今日疆棉競賣推出資源詳情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定于5月18日上市新疆棉競賣資源7679.215噸,其中新疆庫區資源3372.938噸(手摘棉2556.482噸,最低起報價13050元/噸;機采棉816.456噸,最低起報價12200元/噸),涉及到兵團棉387.555噸,最低起報價13100元/噸。內地庫區資源4306.277噸(手摘棉4090.864噸,最低起報價12700元/噸;機采棉215.413噸,最低起報價12900元/噸)。
相關鏈接:
生產方面,宏觀經濟疲軟,紡織服裝行業面臨出口和內銷滯漲的局面。紡織品、服裝出口金額累計同比由2013年的11.4%下降至去年的5.1%,今年4月已呈負增長。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總額累計同比逐年下滑,由2011年初的27.8%下降至今年3月的7.1%。下游企業普遍不看好后市,為降低風險,企業訂單都是按需采購,訂單量大幅減少,且多以分散的小單為主。
據部分企業反映,今年消費量較往年嚴重萎縮,比往年高峰期減少近三分之二。在此情況下,為控制成本,企業降低開工率,只有往年的六七成。此外,5萬錠以下的紡紗企業基本都處于關停狀態。
庫存方面,紡企對棉花后市不看好,隨買隨用,原料庫存從之前的一個半月壓縮至目前的半個月至一個月。貿易商則是遵循“單對單,點對點,壓庫存,降成本”的操作原則。紡紗企業也是盡量壓低原料和產品庫存,來防范經營風險。
成本利潤方面,紗線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原料費、人工費、電費等。其中,原料費占總成本的70%左右,人工費和電費占總成本的25%以上。近兩年招工難,人工成本不斷上升,國產紗對國外低端紗的競爭優勢不再。雖然棉花和化纖等原料價格有所下滑,但是由于下游消費市場較為疲軟,成本向下游轉嫁的難度加大。因而,企業盈利狀況并未因原料價格走低而得到較大的改善。相反,市場行情低迷導致下游訂單量大幅萎縮,規模較小資金實力薄弱的紗廠甚至瀕臨倒閉。
生產經營轉型。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進口紗尚沒有配額限制,中低支進口紗大量擠占中國市場,導致國內生產40支以下紗線的紡織企業面臨虧損的風險。在用工成本上升和終端消費不振的雙重壓力下,企業傾向于生產附加值較高的中高支紗和高端面料,同時也更加注重新型功能性和差異性面料的研發和生產,以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提升企業競爭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