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貶值帶來利好 棉花市場迎來轉機
目前,世界棉花資源的供應正在減少,如美國的棉花種植面積持續下降,我國的棉花種植面積及產量也出現下滑。預計,這將推高棉產品的整體利潤率。
省棉花產業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何團結認為,內地棉花種植面積的不斷縮減已成為必然趨勢,在短時間內難以扭轉。但隨著國內棉花去庫存化進程的繼續以及國內外棉價的接軌,未來國產棉花依然有自己的需求空間,度過市場的低迷期,國產棉花也會逐漸走好。
棉花產業也不全是壞消息,特別是人民幣開啟貶值窗口,這一變動對于出口依存度相對較高的紡織服裝行業來講,無疑是利好。李莉分析,以我國的出口棉紗線為例,根據1.86%的貶值幅度,出口棉紗價格每噸可降低590元左右,這將會提高出口產品的議價能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恢復出口市場份額。
李莉分析,從國內市場看,新棉開始陸續上市,市場并不缺少棉花。目前紡織企業基本上隨用隨買,備貨積極性不高。棉花價格波動區間縮小,對加工企業和下游紡織企業而言是利好現象,它們可以獲得穩定的經營利潤。但進口紗占據了部分市場份額,下游需求回暖仍需時間。
相關鏈接:
國家自2011年開始在國內棉花主產區啟動了臨時存儲政策,棉花臨時存儲價格由2011年的19800元/噸(標準級皮棉)調高到 2013年的20400元/噸。華安期貨棉花分析師李莉對記者說,在連續三年的敞開收儲政策實施期間,國家儲備庫共收儲標準級皮棉1618萬噸,是國內年 消費量的兩倍,而這三年總拋儲量只有420萬噸。
也就是說,國儲庫凈入庫量高達1200萬噸,加上進口棉,國儲庫總量預計在1400萬噸以上,相當于下游 行業兩年的生產需求量。臨儲政策的實施,在保護棉農利益的同時,也讓國內棉花市場與國際市場脫節,紡織服裝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其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大幅下 滑,出口量銳減。
為改變國內棉花收儲的被動局面,去年國內棉花市場扶持政策由以往的新棉臨儲調整為對新疆棉區的19800元/噸的目標價格扶持,與臨儲政策相比,新 棉收購價格調低了600元/噸;中央財政還對安徽、山東等9省棉花主產區的棉農進行補貼,上限不超過2000元/噸(皮棉)。今年新疆棉區的目標價格又繼 續調低,降到19100元/噸,內地棉花補貼政策暫未出臺。
記者了解到,雖然國內與國際棉花市場價格進一步靠攏,但國內外棉價在 1%關稅下依然相差 2000元/噸,進口棉價格仍然占有相對優勢。在國家嚴格控制進口配額的情形下,棉花進口量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
棉農的種植收益大幅度縮減。據省物價局價格成本調查監審局監測發現,去年我省棉區棉花平均出售價格 (皮棉)每50公斤676.65元,與2013年每50公斤977.03元相比,下跌300.38元,棉花每畝凈利潤同比減少280.13元。李莉告訴記 者,隨著種植收益的銳減,今年全國棉花實際種植面積預計為5264萬畝,較2014年減少1345萬畝,減幅20%。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