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與制鞋業公占在緬外國投資公司的半壁江山
據緬甸投資委員會統計,該委員會批準的138個外國企業中,50%經營紡織業與制鞋業。
2015年4-12月,外國公司在緬投資累計達49億美元。2016年2月份,在緬受聘最多的崗位為銷售員、會計、工程師、電腦技術員等。
138個外國企業中,30%經營食品、飲料、塑料、林業產品、裝飾品等,20%經營酒店、建筑業、石油與天然氣等。
相關鏈接:
據了解,越南的支柱產業之一便是塑料制品,這個中國的“徒弟”在塑料鞋產業可是“大放異彩”,出口金額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中國和意大利。越南鞋類生產量在世界上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別是中國、印度和巴西。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后,越南與亞歐經濟聯盟自由貿易協定、越韓自由貿易協定等將為越南皮革及塑料鞋類行業進軍各國市場創造新機遇。
近些年我國塑料鞋業逐年低迷,吳川、晉江、鎮江、揭陽、福州等大型塑料鞋生產基地今年開工率大幅降低。目前我國塑料鞋以,雨鞋、拖鞋、沙灘鞋、涼鞋和部分運動鞋、休閑鞋的底面材料為主,2015年產量約30億雙。
塑料鞋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發展,當時除了供應時尚或專業鞋類進行一定量出口貿易的少數國家以外,均當地生產當地消費是主流。 到了70年代,亞洲新崛起的發達國家開始占據塑料鞋的大部分產能,到了80年代末期開始向中國沿海地區轉移,并開始向中國多地擴散。
到了2004年極端的分布顯示,美國的年產已經降到3000萬雙,歐洲也只有3億,韓國、臺灣等亞洲后期發達地區的高產量也極具下滑到1億雙不到,而中國的產量達到15億雙,占據了世界六成的產能。韓國和臺灣不再是主要鞋類生產國,西歐生產快速下降,墨西哥和拉丁美洲繼續保持合理強勢地位,越南快速增長成為鞋類生產大國。
可以看出曾經我國塑料鞋擁有較廣闊的市場,產品逐漸打入歐洲的市場,但近幾年美國、歐盟和其他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都在不斷制定和修改其現有的塑料鞋安全標準和相關法律法規,這無疑抬高了中國塑料鞋出口的門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