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棉沖高后窄幅震蕩 尾盤回落
鄭棉日線形成小陽線。日內成交量萎縮,持倉增加。基本面情況:德州71家軋花企業,2015年共開秤30家,較收收儲時期減少40%左右。今年企業最高收購量約3000多噸,最低收購幾十噸。收儲時期整個德州開秤企業約50家,最高收購過萬噸,平均收購量2000-3000噸一線。
收儲時期,當地軋花廠噸收益平均在200-300元左右,本年度基本不賺錢。部分銷售周期相對短的企業可見微利,如生產后兩個月內能銷售出去的,能獲得百元以內的收益;銷售周期相對較長的企業則基本賠錢:一是今年皮棉市場價格一路下調;一是銷售周期長的話,相應的各項保管和人工成本增加。
相關鏈接:
棉花加工企業仍被“邊緣”化。推動棉花產業供給側改革,國家儲備棉輪出將常態化,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爭取用5年時間消化儲備庫存,即使不計后期輪入數量,僅當前1000多萬噸儲備棉平均每年就要消化掉200多萬噸,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另外,每年100多萬噸的高等級外棉進口量雖然較前幾年明顯下滑,但印巴、越南、印尼等高支紗、精梳紗進口愈演愈烈也注定成為紡企對高品質棉花需求的攪局者。
雖然目標價格降了500元/噸,但籽棉收購仍將“賠本賺吆喝”。2016年疆內化肥、棉種、地膜等農資整體下降,折合到每噸皮棉上可以彌補目標價格下調的影響,但軋花廠收購價下調0.20元/公斤能收上來籽棉嗎?截至3月底,2015年度新疆地方有576家軋花廠參與公檢,兵團178家參與公檢,而2015年度新疆棉花公檢總量僅327.1萬噸,即使簡單平均,每個廠的加工量也不過4300噸皮棉,也就剛剛夠入疆包廠企業的“保底”加工量,還要考慮到2015年度有一定數量的400型企業并沒有入市收購,龐大產能同棉花資源間的矛盾短期仍然突出。
棉花風險升高,國有政策性銀行及其它商業銀行的信貸支持力度下滑。自2014年國家全面退出收儲政策,疆內棉花加工企業被推至市場前沿,但連續兩年“高收低售”,2014年9、10月份開秤時3128B級皮棉14200-14500元/噸,2015年上半年跌至13000元/噸左右;2015年9、10月份開秤時3128B級皮棉13300-13500元/噸,目前已跌至11500元/噸,棉花一度成了“燙手的山芋”,再加上皮棉品質因天氣、棉種原因有較大幅度下滑,虧損已經成了家常便飯,因此貸款銀行紛紛收緊信貸,一些軋花廠貸款資格被取消,而信譽比較好、還貸及時的企業則貸款充足。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