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流域澇漬成災讓棉花市場變得尷尬
據對江蘇鹽城的幾個棉花信息采集點的詢問調查,由于連續中到大雨,近周內棉花生育停止,所有花蕾無法正常成鈴,棉花幼蕾脫落率高達80%,對伏前桃生育極為不利。
從7月1日起,長江流域普遍降水形成澇災。據了解,過去5天該區域降水量創近5年之最,安徽受災程度較重的地區糧棉作物絕收面積擴大,其中,正處在花蕾期的棉花受災損失較大。
業內人士和植棉技術人員對該區域棉花生產作出如下走勢評估:
一、 早期花蕾脫落將至產量損失20%左右。眼下小暑將至,在小暑到大暑期間形成的棉鈴均為伏前桃, 因為在9月中下旬這些棉鈴即可吐絮,自然品質未遭受霜凍影響,均為上等籽棉,因此從當前棉區多雨天氣看,若在短期內不能呈現晴好天氣,那么今年長江流域棉花將面臨面積、產量、質量大幅減降之重創,為本已不濟的棉花產銷再添低冗。
二、 據氣象報告,7月5日以后,長江流域及黃淮地區的雨勢雨量有望回落,但如果天氣出現雨晴急轉,那么出水的棉花植株很可能經受不了烈日的曬烤而出現萎焉。從時令季節看,小暑至大暑期間必將擁有氣溫相對較高的天氣出現。雖然棉花是喜溫作物,但烈日考驗下的田間水份過高的棉花,同樣等同于一種自然災害,所形成的危害就是烈日高溫加快棉花萎焉或蕾花脫落。
三、 諸多因素將致內地棉花生產繼續走低。從生產的角度看,今年以長江流域棉區為主的內地棉花遭遇災年已成定勢,而在花鈴期是否會出現重大病蟲害現在還難以料定;從政策來看,棉花產業格局向新疆傾斜,九大產棉區雖有定額補貼但刺激作用并不明顯,從市場的角度看,新一年度棉花價格是回升尚無定論,內地棉花生產整體利空。
7-8月份是全國絕大多數棉區棉花產量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在此時遭遇重大澇災,在基層問詢中,得知有棉農退出棉花生產的意愿十分強烈,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或將成為加快長江流域棉花在規模上繼續瘦身的助推劑,對于內陸大量涉棉企業而言,同樣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