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條件下棉花價格會出現爆發性峰值
從歷史規律及經驗的角度看,當庫存達到極值且拐頭向下之時,那么,市場亦將呈現筑底回升,并走牛市之時。鄭棉期貨自今年3月份以來的恢復性上漲正是這種規律的重現。
近年來,全球棉花市場有兩次令人印象深刻的上漲。一次是2003年秋季,其時全球庫存/消費低至38.71%,另一次是2010年秋季,其時庫存/消費低至39.58%。
根據多年的觀察,在此,我們將給出一個經驗數值供大家參考:當全球庫存/消費比低于50%之時,市場基本處于一種爆發的臨界狀態。
另外,從過去兩次的爆發時點看,起漲點均在秋季,即棉花收割之時。
為什么會是這樣呢?這個道理在于:產量因天氣影響的不確定,隨著收割和采購的到來,將逐漸明朗。當供給缺口再度擴展之時,棉花的搶購就不可避免了。
這兩個結論非常重要,因為下一次爆發的條件和時點基本就包含于此了。
從歷史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出:2011年秋季,全球棉花產量達到了歷史上最高峰為2760萬噸;隨后逐年下降,也伴隨著熊市來臨;至2015年秋,產量降至低谷為2103萬噸;2016年秋季的產量企穩略升至2251萬噸。
在5年時間里,全球產量共下降了509萬噸。說明棉花種植經濟效益差,大家不愿栽種。
然而,在同樣的觀察年度,注意到一個有趣現象:棉花慢慢的熊市卻沒有阻擋全球棉花的消費用量,呈現剛性特征。2011/2012年度全球棉花消費量為2246萬噸;隨后逐年小幅遞增,USDA預期2016/2017年度需求將升至2441萬噸。
也就是說,消費在5個年度增加了195萬噸。
對比16/17年度最新的產消數據,產需缺口擴展到190萬噸。未來仍需觀察這一重要指標。若是繼續擴展,那么棉花上漲的格局就不會改變,同時,全球期末庫存亦會繼續下降。
若是從期末庫存的角度觀察,USDA對全球16/17年度的最新預估是1925萬噸;而中國的期末庫存為1048萬噸。也就是說,中國庫存占了全球庫存量的54%!若是將中國庫存數據從全球供求平衡表中剔出,那么,全球棉花庫存實際處于較為穩定的狀態中。
據前面分析顯示,中國棉花市場正步入去庫存階段,每年約有200萬噸的庫存消耗。因此,觀察全球庫存數據,只需重點觀察中國的庫存消耗情況。這是整個牛市的核心所在!
中國棉花種植,除新疆外,內地基本呈現萎縮狀態。因為管理、成本、人力等多種因素,似乎沒有擴種的興趣。新疆還有擴種的空間,因為種植條件限制了其它農產品的種植。
觀察多年數據及表3,中國棉花的種植面積在2007/08年度達到了頂峰(9300萬畝),此時的國內經濟增長率(GDP為11.4%)亦是最高狀態。
棉花市場曾在2010年秋季,出現過一次大幅上漲;但即使如此,后期的播種面積也沒有出現增加的態勢。真實的情況是:國內種植面積逐年下降,至16/17年度時為4200萬畝。也就是說,10年時間里,國內棉花播種面積下降了54%!這種下降情況從下面的圖表中看得比較清楚。
面積的下降還與其它兩方面有關。一是產業轉移,紡織企業轉移至南亞地區;二是紡織品的替代增加,導致用棉量下降。當然,多年的熊市格局亦是重要因素。
想要了解更多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的報道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