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婚閃離” 80后婚姻告急!
時下,80后正是在結婚的主力軍,卻由于這類人群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出現不少婚后問題。“閃婚閃離”是這一人群的顯著特征,互相了解不充分就倉促結婚,婚后性格、習慣等難以磨合,很快就鬧到離婚的下場。
近幾年來,離婚率一再上升,離婚人群中,因感情不合鬧離婚的年輕人占了多數,他們絕大部分都是1980年后出生的獨生子女。時下,80后正是在結婚的主力軍,卻由于這類人群還處于不成熟階段,帶來了不少婚后問題。“閃婚閃離”是這一人群的顯著特征,互相了解不充分就倉促結婚,婚后性格、習慣等難以磨合,很快就鬧到離婚的下場。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80后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兒女婚姻生活介入過多,也成為激化雙方矛盾的重要原因。
記者近日走訪了南京一些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很多年輕人僅僅因為生活瑣事吵架了,雙方互不相讓,就離婚了。“去年8月,一對80后在登記結婚后的第3天就跑去辦理離婚手續。兩個人都是獨生子女,可能都有點以自我為中心,但是也沒為多大的矛盾,說離就離了,實在有些兒戲。”。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分析,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婚前缺乏了解,婚姻基礎薄弱。據了解,在閃離”的案例中,一些“閃離”原因曾令婚姻登記處的工作人員啼笑皆非:有因搶電視遙控器大打出手,導致離婚的,有因睡覺習慣不同引發矛盾鬧離的,有為先到誰家過年而鬧離婚的。
【案例一】因洗碗引發的閃離
2011年1月初,結婚僅兩個月的小夫妻小張和小夏,前往南京某婚姻登記處辦離婚手續。問及離婚原因,女方稱:“老公每天下班回家后就一直坐在電腦前打游戲,也不做飯不洗碗,我過不下去了要離婚。”
原來,小張和小夏都是80后,也是家中獨子,婚前在家都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服生活。婚后兩人搬進男方父母準備的新房單獨生活,兩人都不會做飯,每天不是在雙方父母家蹭飯,就是在飯館吃。衣服堆成山后,帶回父母家洗;吃完飯誰洗碗,兩人也會用“石頭剪刀布”來決定……最終,兩人因洗碗的小事發展為賭氣、對罵、抓扯,最終導致離婚。
【案例二】因經濟問題而閃離
1986年出生的潘婷婷和對象陳峰是大學同學,戀愛了5年,2010年年底,倆人到民政局登記結婚,并開始準備操辦婚禮。陳峰老家在蘇北,家庭經濟條件很一般,只能勉強支付房款的首付,無力再承擔家具、彩禮等巨額開銷。可潘婷婷和父母卻覺得男方家人“太摳門”,一直心懷不滿。在籌備婚禮的過程中,“小兩口”幾乎天天都吵架,而雙方父母也雙雙加入“戰團”。最終,因為矛盾未能緩解。這段談了5年的戀愛,從登記結婚到離婚,時間還不到一個月。
【案例三】因拍婚紗照鬧意見閃離
今年29歲的李波和26歲的吳曉萌在朋友的介紹下相識僅僅一個月,就決定登記結婚。去年11月,李波和吳曉萌從婚姻登記處辦完手續,下午二人來到南京某婚紗攝影店拍婚紗照。
吳曉萌看上了影樓推出的一款特價婚紗套餐,可以去某旅游景地拍外景,還送一幅巨型結婚海報以及三套結婚當天穿的婚紗,但價格高達1萬元。而李波認為拍婚紗照只是個形式,花這么多錢沒必要。并在影樓內當著工作人員的面數落了吳曉萌一頓。可吳曉萌卻覺得,結婚這么大的事,婚紗照就得拍最好的。二人在影樓內越吵越兇,連工作人員都勸不住。
下午3點,二人從影樓直接到婚姻登記處辦理了離婚手續。
專家:“閃婚閃離”危害大
南京嚴耀幫律師事務所嚴耀幫律師表示:“80后年輕人個性太強,在婚姻生活中缺乏忍讓、寬容和責任感,一旦婚姻危機的導火線被不小心點燃時,‘離婚’的底牌就會被雙方輕率地甩出。”嚴律師告訴記者,他這兩年代理的起訴離婚案件,年齡在26歲~35歲之間居多,特別是80后的年輕人,大都有穩定的職業,經濟基礎不錯,很多都因生活中的小事無法調停起訴離婚,離婚時很干脆,不容調解,常常讓他們這些辦理案件的律師都嘆息:“還能夠維系,離了可惜”。
時下“閃婚閃離” 愈演愈烈,讓很多人對婚姻的本質產生了懷疑,可以說,對社會影響還是非常負面的。著名心理專家、中國婚姻研究會成員陳洪認為,當今社會是個多元化社會,一個人選擇“閃婚”,是他的自由,但至少在作出這一決定的同時,要做好承擔相應責任的準備。“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男女雙方從認識到結婚一般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陳洪分析說,一對男女步入婚姻殿堂彼此都需要一個培養默契、相互容忍的磨合期。雙方有什么缺點或是生理上的疾病,也能在長期的接觸中知曉。如果時間過短,知曉率往往要大打折扣。“閃婚”的雙方,往往相互之間不夠了解,難以獲得幸福。而80后大多為獨生子女,從小都被父母長輩寵愛,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個性普遍較強,缺乏忍讓和寬容。因此“閃婚”的結果,必然是“閃離”增多。陳洪認為,“閃婚閃離”危害大,不僅會或多或少地使當事人“受傷”,還易導致當事人的家庭觀念、婚姻觀念淡漠,影響社會和諧,值得引起社會關注。陳洪建議,民政部門可引導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必要時成立婚姻指導機構,在結婚、離婚等環節,引導當事人慎重面對婚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