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迷于鞋的國王 定制了柯塞的150雙鞋
協會──法國傳統藝師培訓所(Les Compagnons du Tour de France)開始。之后他在法國知名鞋企約翰•洛布(John Lobb)巴黎店工作了一段時間,接著又轉去定制鞋廠伯魯提(Berluti)擔任作坊主管。1990年他開創了自己的事業。
柯塞定制的鞋非常有名,每雙鞋的售價都在3,000歐元(約合4,080美元)以上,要花費3個月的時間才能做完。文萊蘇丹是他最有名的客戶。1992年文萊蘇丹一口氣定制了150雙鞋子,一時傳為佳話。柯塞從2001年開始生產成鞋,而且開始了跟朗雯(Lanvin)和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等品牌的合作。
柯塞在他的巴黎工作室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采訪,其間談起鞋子的重要性、電影《美國風情畫》以及他為何喜歡去沒有人去的地方度假。以下是經過編輯的采訪內容。
我從大概9歲開始和皮革打交道,也就是1970年到1971年左右吧,那時候社會風氣還很乖張、很嬉皮,所以我做的皮制品是手鐲、腰帶和小皮包之類的簡單東西。
要做一雙上好的鞋子,皮革的質量非常重要。制鞋就像烹飪,沒有好的原料就做不出真正好的東西來。必須得有最好的材料才行。
鞋子是你用來走過人生的工具。人的一生有一多半的時間是穿著鞋度過的。
我祖父過去常對我說,他太窮了,所以不能把錢浪費在廉價的東西上。所以我相信,擁有六、七雙昂貴的鞋子比買上十幾、二十雙價位一般的鞋子更明智。如果你有六、七雙定制鞋,那就夠穿25年了。如果你穿的鞋子不舒服,那可是一種折磨。
我們在亞洲如魚得水。亞洲客戶的鑒賞力與我們的產品契合得非常好,他們懂得我們的鞋子有多考究
我的設計從車輛中得到了很多靈感。第一次在日本看到新干線時,我深感震撼。車身對空氣動力學的運用以及外觀的設計絕對瘋狂。就像人腳,新干線車身只有曲線,沒有棱角。
在約翰•洛布巴黎店的工作經歷對我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那是在1983年,那時老手工藝人仍在,不過已經是夕陽余輝了。我真切地看到了如今已經失傳的傳統制鞋工藝,這的確是我的榮幸。
1992年,《國際先驅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的蘇濟•門克斯(Suzy Menkes)采訪了我。負責文萊蘇丹個人物品的女士讀到那篇文章后,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她的老板想見見我。文萊蘇丹對設計的態度很開放。我用了兩年的時間來做他的鞋子,那段經歷真是棒極了。
巴黎是個非常宜居的城市。它不像紐約,它有另外一種能量。它很大,但又沒有太大。它的大小對于一個大城市來說恰到好處。
我非常非常喜歡法國歌手甘斯堡(Serge Gainsbourg),我喜歡他既非常幽默又非常放松的氣質。他是我的好榜樣。
巴黎是餐飲業的夢想之地。我非常喜歡Le Baratin小吃店,Verre Vol口也是家很不錯的酒館。他們的烹調方式一點都不復雜。非常簡單,但是控制得很好,恰到好處。那里就連黃油都很完美。
我愛去電影院,只要有時間就去。我不是拍電影的,不過當我還小的時候我發現了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這對我一生產生了了很大的影響。
法國南部有座色芬山,那里的山小山谷都非常原始。我非常喜歡那里,因為那里很安靜,沒有什么人。
我對年輕的手藝人的建議是要特別有激情。你要有極其迫切的愿望,愿意從一開始就將生命的200%奉獻出來。天賦不是完全沒用,但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