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的內衣文化發(fā)展變遷
胸衣最早產生于古羅馬時期。歐洲文藝復興以前,女性身體幾乎不加束縛,貴婦們穿上襯裙作為內衣。到17世紀,時風認為襯裙作為內衣太放蕩。由此,出現了“束衣”,也開始了其折磨女性的歷史。婦女們自覺在自己的胴體上構筑了嚴嚴密密的堡壘,用幾乎是殘酷的手法,把自己的身體,用重重的布條勒起來,很多女士因此而導致肋骨骨折、流產、內臟移位等。這種被女性自覺地帶上的“刑具”,竟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舒適的工藝”。幾個世紀里,緊身胸衣把婦女變成了舉止優(yōu)雅的奴隸。
20世紀初,新女性掀起時裝新潮,內衣的位置以長于臀圍線以下10~40厘米為宜。伴隨彈性織物在服裝中的廣泛應用,內衣變得越來越舒適易穿。1916年,尼龍的發(fā)明標志了女性內衣從此分為長身胸罩與腰箍,現代內衣時代已來臨。到了1922年,胸罩終于被普及,這是一次真正的解放。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對女性內衣產生重大影響,戰(zhàn)爭過后,女性們以男孩的形象來打扮自己。各種不同的內衣開始出現,有組合式的,也有單件的。除了追求男孩式的外表外,女士們還選擇那些能表現女性柔美的內衣。這是一些輕盈、懸垂式的內衣,其顏色有粉紅、黃、藍灰、翡翠、紫、橘、緋紅以及黑色等,但只是短暫流行。新設計的代表作是緊身褲,廣告稱之為“與無袖襯衫、短襯褲、胸衣和女短袖襯衫一樣,能使身材自然柔美、挺立苗條,為新時代時裝所必須”。這些內衣多用棉織品、絲質針織物和襯墊制作。
20世紀30年代的胸衣大部分已經不用鑲邊和撐骨,人造纖維技術的進步促成了兩種材料的出現:一種是在1929年由鄧祿普橡膠公司(Dunlop Rubber Company)研制的雙向拉伸的松緊帶,另一種是在1930年由考脫爾茲(Courtaulds)公司研制出的人造絲。用這些材料制成的胸衣又輕又有彈性,既能保持女性體形又不會傷害身體。
好萊塢明星引導了20世紀30年代追求苗條、柔雅以及曲線美的時尚。女士們對銀幕上的“性感女神”極為崇拜,并模仿這些女明星們的化妝和著裝,例如葛莉塔·嘉寶(Greta Garbo)、馬琳·帝特里奇(Marlene Dietrich)、珍·哈羅(Jean Harlow)、梅伊·韋斯特(Mae West)以及瓊·克拉福(Joan Crawford)等。美國和法國的服裝設計師們應用能貼著身體的、顯示性感線條的、柔軟而優(yōu)美的緞子和雙縐面料,為好萊塢明星們,也為富裕的、上流社會的顧客設計和提供她們所渴望的服裝。法國設計師瑪代賴·維奧奈特(Madeleine Vionnet)推出的“斜裁”(交叉穿過自然紋理剪裁面料)特別能發(fā)揮這方面的作用。它創(chuàng)造了細長外形的內衣,滑過臀部和腰部,隔開雙乳,使胸部線條成為時髦的重點。
{page_break}
為了展現身材苗條的美感,一種新型的內衣成為了必需品。這種新型內衣大多采用了新的人造纖維,從人造絲到彈性網狀材料。它們雖然都很實用,但又過于單調,因為,為了保持線條的流暢,裝飾就需限制到最少量。英國“時尚”雜志刊載的實用性內衣,使女性顯得沒有生氣。一些隨意的裝飾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于是同意這種觀點的人們傾向于使用世紀初的羅曼蒂克式的內衣。
30年代后期,美國杜邦公司注冊了第一個尼龍專利。尼龍纖維質輕、強度高、柔軟,并能織出不同重量的紗線,其織物不需熨燙,掛起來可以很快地晾干,它是制作乳罩的理想材料,不久后人們就發(fā)現,在所有內衣中都有尼龍的痕跡。1939年巴黎春季博覽會上,展示了一種全新的內衣:新的漏沙瓶式的身形,收小腰部,突出胸部和臀部。但是世界形勢的發(fā)展壓制了時裝的發(fā)展,就在這一年,隨著二次大戰(zhàn)的爆發(fā),世界又陷入了危機之中。幾乎是在十年之后,這樣的時裝才再次浮出水面。
二戰(zhàn)導致經濟衰弱、物質缺乏,內衣成了奢侈品,導致胸衣無論在功能和款式上都帶有功利主義色彩。1945年戰(zhàn)爭結束,雖然隨后的幾年仍執(zhí)行著戰(zhàn)時的配給制,但歐洲的女士們又開始渴望展現女性魅力。克里斯汀·迪奧于1947年在巴黎發(fā)布了獻給這些女性們的“迪奧新風格”,英國《圖片時報》評語是:“不再有慵懶的肩膀,而是緊束的腰帶和臀部墊襯的寬大的裙子……這些服裝只能是巴黎制造,因為只有巴黎才敢進行這種大膽的嘗試。”
“迪奧新風格”款式的關鍵是它腰上的細小“腰帶”,這當初是由馬斯爾·魯采斯(Marcel Rochas)于1945年設計的一新款胸衣。在美國名為“肚帶”,在英國稱為“蜂腰帶”,而在法國則稱為“胡蜂腰”。這種腰衣有條12~20厘米的長撐骨腰帶,以后逐漸演變成與襯裙結合的腰圍,另一種演變是不帶撐骨而只需穿戴乳罩的輕柔服裝。《時尚》雜志描述其為:“體形不只是上帝賜給的,風度優(yōu)雅靠的是良好的鍛煉和合適的胸衣。鍛煉靠的是意志,而胸衣靠的是明智選擇。”
20世紀50年代,很多歐洲著名的女性時裝店與內衣業(yè)關系密切。倫敦時裝設計師協(xié)會與一些內衣公司如貝勒公司結合起來進行工作,另一些時裝,如克里斯汀·迪奧的時裝店則有自己的內衣設計師,其麾下的模特在T型臺上享有盛譽。
由于出現新的印染工藝,20世紀50年代的內衣在流行顏色和圖案方面的選擇范圍很廣。顏色主要有寶石藍、茶紅、翡翠綠、珊瑚色、紫紅色和桃紅等,配以各種柔和的花卉圖案。娛樂業(yè)也對胸衣設計有很大的影響。當時是“貓王”與“比爾·哈里和彗星”音樂的時代,搖滾樂和搖擺舞盛行。這些舞蹈都要求腰臀部大幅度擺動。在歐洲,貴族們和模特們會面、交流,甚至和她們結婚,如模特兼演員的格萊絲·凱利(Grace Kelly)。盡管如此,束縛性的、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仍占有一席之地。法國女演員利斯里·卡羅(Leslie Caron)和阿第瑞·赫布(AudreyHepburn)在影片《薩布瑞那集市》(Sabrina Fair)中的造型,確定了20世紀50年代后期內衣的基調。就在這十年臨近結束之時,社會變革達到高峰,出現了一系列的重大技術革新。杜邦公司美國研究室在1959年研制出一種新織物“K纖維”,在市場上被稱作斯潘德克斯纖維,后又改名為萊卡。萊卡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引發(fā)了內衣業(yè)的革命。
20世紀70年代,在崇尚健康的潮流下,內衣的設計著重承托力,而第一個運動型內衣的設計,是把兩個男運動員用的下體彈力護罩縫在一起的。同時,朋克風格開始流行,設計師韋斯特伍德和她的合作者馬可·麥克拉倫經營的女裝店出售拜物風格的和橡膠制成的服裝,一時成為時尚之選,并對整個80年代的設計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80年代,內衣廠商們開始了表現人體美的新的探索,從注重內衣的功能性轉向注重外觀魅力。除了造型突出女性柔美線條外,還需要華麗的織物,包括飾帶、優(yōu)質棉布、網眼花邊、光澤絲織品和縐綢、喬其紗緞子,以及各種萊卡類型的材料等。有些成品是透明的,有些是半透明的,帶有飾邊、活褶和褶裥等。
這種服裝時尚在80年代中期由美國的電視肥皂劇加以強化,如《達拉斯》和《唐朝》。全球千百萬觀眾注視著劇中主人公那富有女強人味道的穿著,并被她們所吸引。她們在辦公室穿著制作精良的男性套裝,而在臥室則穿著煽情的胸衣,就像明星麥當娜和歌星雪兒所展示的那樣。人們仍渴望苗條健美身材,到了80年代后期,女士們意識到可以借助于一些人工手段和塑形“內衣”,達到她們所要求的理想身材。從運動裝中衍變而來的胸衣已成功地成了體型塑形服,其主要特征是在胸部采用鋼托或胸罩,而在襠部用合適的扣合件進行彈性控制調節(jié)。
如今,內衣和外衣之間的區(qū)別已模糊不清,女性內衣的發(fā)展猶如經歷了一個完整的輪回。這個世紀以S形曲線的妖嬈女性美為起端,而以范思哲新的“全能”(Versatile)品牌作為結束。就如20世紀最初幾年一樣,這種“全能”內衣是多種產品的集粹之作,也是正確造型的基礎。克里斯汀·迪奧一語道破天機:“沒有時裝的基礎,就不會有時裝的時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lián)絡,請在30日內聯(lián)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lián)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 為打開國際市場 擴大山西知名度省長帶隊攜知名品牌亮相進博會
- 山西省紡織產業(yè)創(chuàng)新聯(lián)盟毛麻絲產業(yè)科技服務隊在大同中銀紡織服務
- 虎門服交會早知道:第25屆中國(虎門)國際服裝交易會暨虎門時裝周備戰(zhàn)會召開
- 富民快訊:2020虎門富民時裝節(jié)11月20日—21日與您盛情相約
- 大朗快訊:第十九屆中國(大朗)國際毛織產品交易會圓滿落幕
- 木棉道時尚秀場:虎門時裝周“陌上木蘭·扶搖”時裝發(fā)布會預告
- 時尚品牌的數字化創(chuàng)新——2020北京時尚高峰論壇北京聯(lián)合大學分論壇暨第三屆品牌與新媒體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 行業(yè)盛事:做小而美、高精尖的專業(yè)展 帶你領略2020虎門面輔料展現場氣氛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