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似乎全線低迷?
以前,做快時尚品牌成為全球最賺錢的項目之一,如果,現在,我問你,做哪一塊服裝最掙錢,你還會不會首選快時尚?
近日,H&M、優衣庫、GAP等快時尚品牌發布了最新季度的財報,凈利潤紛紛下跌,有的甚至下跌很慘,迅銷基團更是受此影響,下調2016財年全年收入與盈利預期。

看到這里,你認為:快時尚的機會,還剩有多少?
快時尚似乎全線低迷?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基團,在2016新財年的開局之時,似乎并不太順利,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下跌16.9%。其中,日本本土業績以及大中華區為主的海外市場業績表現也均未達標,營業利潤同比分別下降12.4%和14.2%。受此影響,迅銷基團下調了新財年的全年盈利和收入預期。

對于利潤下跌的原因,優衣庫表示,主要是年終防寒衣物產品比重較大,而溫暖天氣使得原本業績較高的11、12月份表現欠佳;在此之后,1、2月份擴大促銷活動,從而使毛利潤下降。據了解,之前,H&M在中國市場的增速達30%以上,如今,增速只有10%。
和迅銷基團一樣,H&M一季度凈利潤也同比下跌,達30%,H&M下跌的原因與迅銷基團一樣,都是溫暖天氣導致的冬季服飾積壓,以及后期的促銷。
但更慘的要數GAP了。3月份,GAP發布最新季度財報,凈利潤同比暴跌33%,比預期更差。
這三大快時尚品牌的低迷,是極具有代表性的,它們在說明一個現象:快時尚在中國也不那么好做了。

快時尚領域有哪些競爭?
快時尚也不好做了,為什么?除了中國經濟放緩等大環境的影響,快時尚領域的競爭加劇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快時尚品牌之間有哪些競爭壓力?
服裝方面,有ZARA、H&M、優衣庫、GAP、Old Navy、MUJI、C&A、FOREVER21、Newlook、CacheCache、UR、Topshop、MANGO、SPAO、MIXXO、MJstyle、KM、FV等眾多品牌。
內衣方面,JU、Oysho、6ixty 8ight等等。
就連童裝,也有諸多品牌進駐,比如香港的好聯優品HOLY。
而在品牌調性的定位上,設計師品牌也紛紛進軍快時尚領域,比如“色即是Bra”的設計師內衣品牌等。

此外,還有不少品牌推出快時尚系列,如L2的EL DOS系列,更有一大批品牌,盡管沒有明確的快時尚定位,但其產品的策略,卻是明顯“短平快”的快時尚方向。
競爭的猛然增加,從2015年開始,快時尚,尤其是在中國市場,不再好做。
2015年,所有在中國做生意的快時尚品牌都做了同一件事,那就是重新探索中國市場。

快時尚品牌的反應?
零售不好,快時尚品牌對此做出了不同的反應。首先,推廣預算縮了水。
同時,對于部分品牌而言,它們進一步采取擴張策略。因為,門店相當于廣告,所以它們依然會選擇開店來滲透市場。2015年初,H&M做出了在全球市場新增400家門店的規劃,而實際上,在2015年年底,H&M超額完成預期任務;優衣庫表示每年新開100家店;和優衣庫一樣,無印良品也有一個100家新店的目標,等等。
但另一方面,還有很多品牌放緩了擴張的步伐。比如ZARA,比如GAP。

2016年中國開店計劃
2016年,這些快時尚品牌已經紛紛推出自己的在華開店計劃。
ZARA,在華已開166家,一二線城市為主,目前暫時維持收縮謹慎的開店策略,未來幾年門店增長速度在6%到8%之間。
KM,今年將投資6億,新開300家門店。
H&M,2016預計新開60-80家店。
優衣庫2015年表示每年新開100家左右門店,2016年將維持這個速度。
C&A,2015年在中國開了20家門店,今年將加大拓展力度。
Newlook,2016年預計新開30家門店。

Mango,2016年預計新開25家門店。
MUJI,2016年預計新開30家門店。
UR,2016年預計新開60家門店。
SPAO,2016年預計新開50—60家門店。
MJstyle,2016年預計新開80—100家門店。
Old Navy,2016年預計新開5—8家門店。
…………
這些新開店里面,它們大部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下沉渠道,原本只鎖定一線城市的快時尚品牌,如今紛紛把主力瞄準了二三線城市。

快時尚定位也需要更加不一樣!
H&M進一步搶占市場,開始做“平價”婚紗系列,今年夏天將推出;MJstyle推廣“零售+”概念,即家居生活館,產品不止包括服裝、家居產品,還有MJ COFFEE,消費者可以在這里喝咖啡、休息、聊天。
此外,優衣庫、H&M、ZARA等眾多快時尚品牌為了博得消費者的好感,也都在紛紛打出“環保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