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金盛國際鞋城的生存法則(一)
在鄭州市京廣路上,修路的挖掘機正在轟鳴著。周邊商戶“拆遷處理”的招牌甚至比大大的“鞋城”招牌更醒目。
作為鄭州的一大主干道,京廣路每天都迎接著熙熙攘攘的人流,也創造了繁華的商業帝國——京廣路鞋城。
“人流量非常大,每天大概有兩三萬的人流。”京廣路鞋城一位朱姓商戶告訴《經濟視點報》記者。
6個小鞋城在這條路上星羅棋布,5家產權單位、6家經營單位分治的格局已然形成。這也制約著市場升級改造的步伐,一排排簡陋的大棚仍在上演著原生態的市場交易。
即使如此,這個1994年掛牌成立的京廣路鞋城,其市場份額已經占據國內鞋業半壁江山。
而金盛國際鞋城就蝸居在這里。
在這分而治之的6家小鞋城中,金盛國際鞋城的招牌比較醒目。金盛國際鞋城企劃部經理張傳偉認為,金盛國際鞋城的發展并不樂觀,“由于鞋業準入門檻低,大量資本進入這一行業,加大了同行之間的競爭,我們率先通過電子商務搞經營,就是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競爭。”
13年的升級持久戰
一場改造棚戶簡易房的升級持久戰一打就是13年。
“棚戶簡易房衛生條件差、消防跟不上,一間房子里擠著兩三家商戶,很多業主倉儲場所緊張、經營場所不能滿足需要、要到較遠的地方租房住宿。”一位在市場內經營多年的商戶張宏說。
而早在1997年,就有小鞋城邁出了升級改造的步子。陸陸續續的市場基礎建設使整個市場經營基本停步,營業額開始下滑。這場升級戰一打就是13年。金盛國際鞋城也受到沖擊。
但是直到現在這個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張傳偉一語道破玄機:“由于產權歸5家共有,只要一家不同意,就沒辦法進行共同改造。”
6家鞋城沒有共同的管理單位和協調機構,使得看似簡單的升級問題難上加難。
其實在2004年,6家曾協調成立了一個公司,負責協調共管鞋城內各自為政的小鞋城。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最后公司流產。
“整個京廣路鞋城的營業額從2003年最高的20億元縮減至2008年的10億元。”張宏表示。
于是各個鞋業一、二線品牌總部開始陸續撤離。“搬離的有李奧納多、金利來、鱷魚恤[0.49 1.04%]、賓度、安踏、匹克、夢特嬌、紅蜻蜓、木林森、森達等”。京廣路鞋城原產權單位之一的二七區貿易二公司原總經理張秀文說,“現在一個都沒有了。”
6家經營單位的自身升級改造,以及京廣路拓寬改造帶來的重建與拆遷,讓包括金盛國際鞋城在內的整個京廣路鞋城陷入漫長的“陣痛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