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壓力倒逼出口鞋企醞釀轉型(二)
根據世界銀行曾發布的數字,美國的物流成本占整個GDP的9%左右,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占整個GDP的25%,占總成本的30%至40%。加上建設渠道時產生的費用,對于外向型企業來說,目前對內銷市場的投入遠大于收益。
對于還在堅守外銷的生產商來說,還有政府的出口退稅保證它們在壓價后仍有利潤空間。2007年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曾給華寶鞋業帶來了不少的壓力。“退稅從13%降到11%,等于企業就沒有了出口創匯的補助。”張華榮說。
今年6月中國對于鋼材、有色金屬和化工產品等行業的出口退稅稅率進行了調整,紡織業并未做調整。中國的鞋材現行的稅率約為15%,“不少鞋廠就是靠這存活的。”東莞銀升鞋業董事長祁耀昌表示,在有一定的利潤保障的時候,他們更愿意把產品出口到國外去,雖然他們不得不承受一些額外的風險。
多年來,這些力圖保證自己利潤率的工廠源源不斷地為沃爾瑪提供商品。
廠商或者貿易商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才能進入沃爾瑪對產品的監控系統,但大多數工廠的老板并不愿意這么做。對于他們來說,把產品賣出去是最重要的。“有時候工廠可能連合作方都不知道,更不要說產品會賣到哪里去了。” 廣州麥普貿易有限公司區域銷售總監鄒鴻杰說。
從3月開始,沃爾瑪在美國全國開始新一輪的壓價促銷活動(Rollback)。根據花旗集團分析師黛博拉·韋恩斯威格的統計,最初推出的一萬多件促銷產品降價力度達到了20.5%。
店里表示促銷的橙黃色標識不斷增加,到6月,累計參加壓價促銷活動的產品達到5萬多件。原本8.88美元的記憶海綿枕降到6美元,這只夠在麥當勞買一個超值套餐;268美元的22寸平板液晶電視降到198美元……除了Rollback,還有季節性清倉的服裝和鞋類,印花T恤降到了1美元,蟒紋平底女鞋降到了6美元。
人民幣長期低估,讓如沃爾瑪這樣以美金定價的貿易商擁有強大的議價能力。“而且,國外的各種稅費沒有國內那么多。”現任東莞市皮革鞋業協會副會長的銀升鞋業董事長祁耀昌說。
所以,盡管這些商品的價格低到離譜,但國外貿易商從中國采購的利潤空間還是很高。以一雙利潤空間有30美元的鞋子為例:研發和貿易商可以各賺10美元,終端渠道賺5美元,工人和原材料只能平分剩下的5美元。
“貿易商提出的條件越來越苛刻,在和貿易商談判時,價錢都是一毛錢甚至一分錢這樣加,比如出廠價從4.3美元講到4.4美元就已經不錯了,很少能一次提到5元的。”祁耀昌表示,自己的鞋廠在不虧本的情況下都會和貿易商盡量協商,保持一個好的關系。
“現在已經出現了中間貿易商主動找工廠的現象,這個在過去從來沒有過。”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經理文海斌說,現在已經有3家年采購量在七八百萬的貿易商找工廠了,以前都是工廠找貿易商。但他們的價錢壓的還是很低,希望找單價比較低的工廠,工廠仍然掌握不了定價權。
這些大約繞了半個地球,出現在門羅市沃爾瑪的貨架上的商品并不讓華萊士太太覺得好奇。作為顧客,華萊士太太并不知道自己付出的鈔票具體有多少人來分,每個人能分到多少。她想到自己用得多的、中國生產的商品時,腦海里會出現密密麻麻的工人在生產線上一件接一件地生產衣服,或者組裝電腦時忙亂的樣子。而對那之前或者之后發生的事情就不太清楚,也不是那么關心了。
沒什么別的商店能像在沃爾瑪一樣,一站買齊冰凍海鮮、輪胎測壓計、棒球手套、夾腳拖鞋、全套臥室家具、133件裝的電鉆工具套裝、能睡十人的三房式帳篷和電話機……哪怕是在半夜三點半。
“我覺得沃爾瑪賣的東西質量不錯,價格比其它很多商店可要低得多了。”住在曼哈頓的弗朗西斯·羅德里格斯說。她創建并維護一個叫做艾克泰西帝國(Extacy Empire)的資訊網站,當她還住在布朗克斯的時候,她甚至曾經和家人搭乘一個半小時的公交去懷特普恩斯的沃爾瑪購物,“但是省下的錢絕對值了這些麻煩。”但是,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調整和中國人力成本的提高,華萊士太太、弗朗西斯可能將會買到更多來自于墨西哥、越南等國家、地區的商品—特別是服裝鞋帽。
中國的一些制造商已經不得不提價了。“兩個月前已經開始逐漸調價了,再不調價就活不下去了,如果訂單量只有幾千件,即便是對老客戶也會提價,現在幅度最低也在5%。”廣東省紡織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鐘浩森說。
中國最早的牛仔褲出口就是這家公司做的,在5月份的廣交會上,老客戶在鐘浩森那里尚有一些討價還價的余地,但是對于新客戶,則一律提價。產品打版以及加上來回溝通的時間等,開發新客戶的成本大約比老客戶高出30%,經營風險也比知根知底的老客戶高,因此他沒有給新客戶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不能接受他們提價的訂單就開始尋找“中國制造”的替代選擇,它們流向了東南亞和中南美洲地區。
一個馬來西亞的華人已經多次游說桂明軍,讓他把工廠從寧波遷到馬來西亞。“我比較了一下,覺得馬來西亞的各種成本低了很多,如果有一天在中國沒有利潤了,我肯定 得搬。”桂明軍說。
在東莞厚街鎮上,似乎很容易就碰到一個與制造有關的人,他們也許是某個廠區的制鞋工人,也許是鞋盒包裝廠的老板,更有可能是鞋材市場里的批發商戶。因為在不到30分鐘車程的范圍里,可以在這個小鎮上找到十多個專業鞋材市場—濠畔鞋材市場、遠隆皮料市場、河田皮料市場、鴻運鞋材廣場,即便叫不出名字,路人也能輕易地告訴你這些專業市場的方向。
但是如果到了東南亞,這些廠商們還需要重新構建這種供應體系。
要想改變現在的出口依賴狀態,它們的另外一個選擇是轉向內銷市場。在1980年代中期,以羅默(Romer.P)、盧卡斯(Lucas.R)等人為代表的一批經濟學家提出的“新增長理論”,為一些資本密集型企業提供了可能的發展模式。
張華榮過去曾在內銷市場上吃過虧,幾年前為了幾個自有品牌投入過億,但市場反應并不好。他歸結于外銷企業缺少做內銷市場的經驗,渠道和鋪貨都不熟悉。現在在華寶鞋廠里,工人只能在廠區里找到一家華寶自有品牌的鞋店,在廠區的另一條生產線上生產。
但張華榮正在試圖改變出口企業的被動狀態。
除了關注網上的分銷平臺,入股國外三四線品牌被張榮華認為是學習市場運作的最好方式。“內銷市場仍是未來發展最為重要的一塊,”張榮華不愿意放棄“東莞模式”,在上游聚集的厚街鞋材市場附近,他參與投資了一個項目,希望把“前店后廠”的“店”也搬到東莞。
雖然知道“成效可能要十年甚至更久才能看到”,但張榮華依然對企業的前景很樂觀,“傳統制造業永遠是生命力最強的朝陽產業。”他說。
“我的公司最近也在做品牌轉型方面的事情,做了一個品牌在香港銷,這肯定是一個趨勢,前期不計成本的投入也是必須的,但有一點,這么多家外銷企業轉內銷,有幾家能成功?現在我看到很多工廠也在轉型幫一些已經在國內把品牌做起來的企業做貼牌,但這個還是少數,但每個人都在想出路,想辦法,轉去越南,墨西哥這些國家我覺得在短期都不會看到成效。”香港鞋業商會會長方志剛說。
更多的資本密集型企業正在開始內部轉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方向延伸。
銀升鞋業董事長祁耀昌說,從效益上講,他更愿意接外單,只需要生產,不需要費神銷售;從感情上講,他更希望做大自己的品牌,他開始到全國各地的商場親身實踐,了解加盟商需求,甚至帶著設計師去了兩三趟法國、意大利,向那里的設計師以及行業協會學習。
來自中國的人口紅利,讓世界經濟過了幾年低通脹的好日子。
現在,弗朗西斯覺得自己一天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在面對著各種“中國制造”:電腦顯示器是中國制造的、家里的5臺平板電視都是中國制造的、DV是中國制造的……他們一家最珍貴的回憶也存在一個中國制造的移動硬盤里。
最近她正在試一種叫做SmartOnes的瘦身食譜,要是沒有那個中國產的紅色微波爐幫她加熱冷凍的瘦身套餐,“我絕對會活不下去的!”她很夸張地說道。
這個快樂的美國女孩還沒有意識到,她的生活可能會發生變化。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