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詮釋鞋企掌握話語權很重要
8月28日訊,昨天,第三屆話語與多元文化國際會議上,來自于國內外的120余位專家就“中國與世界的話語”展開了討論。
2006年至2008年,中國出口歐洲的奧康集團一直通過司法途徑與歐盟相關部門交涉。
浙江大學當代中國話語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施旭說,這是諸多因素交叉的文化話語現象。
“外貿出口企業,要把話語權掌握在手中。”施旭提出了三點建議。
自謙在國際貿易中不是美德
施旭說,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企業對于國外的文化霸權的防范意識很弱。比如說,中國沒有知名品牌、產品檔次不高。“在國內會說謙虛是美德,但是,在國外合作者來看,這是自貶。”
施旭強調,要想掌握話語權,在話語中直擊經濟文化霸權很重要。
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
在訴訟歐盟對中國鞋業的反傾銷中,施旭很同情奧康集團負責人王振滔。
“中國有不少鞋類出口企業,但是只有少數企業站出來說話。”施旭說,中國的企業之間沒有國外那么團結。“在國外,當某個行業受到沖擊時,會集體通過行業協會牽頭,有組織地進行聲援。甚至還會請求政府出臺政策減小損失。”
把自己打造成國際商人
不能用英語直接對話,不熟諳交易國貿易法律,施旭再一次指出這是目前進行國際貿易合作的企業存在的最大問題之一。“中國在進行國際貿易時,更多通過翻譯。翻譯過程中,很有可能產生誤解,從而影響到生意。”
施旭建議,中國商人的自我話語“武裝”需要盡可能全面,只有把自己打造成國際商人,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對任何一個合作。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