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運動品牌借力NBA平臺跨入國際大舞臺
無論姚明最終花落誰家,也無論姚明影響力是否減退,自“姚明效應”產生之后,NBA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日趨加深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隨著國內品牌的進一步成長,它們借力NBA平臺跨入國際大舞臺的步伐也將持續下去。
有業界人士提到,其實,國內運動安踏鞋短暫出現過。此后到2005年,同城的另一運動品牌“亞禮得”簽下了火箭隊退役球星——“滑翔機”德雷克斯勒,簽約時間是兩年,但如今已罕被提起。
而到2005年年底,提出品牌國際化的匹克迅速出手,成為火箭隊的主場贊助商之一,將廣告牌擺上了NBA的賽場,NBA賽場開始真正有了中國品牌的印記。
就在匹克進入火箭隊的第二年,李寧宣布簽下了達蒙·瓊斯、奧尼爾以及海耶斯,而匹克亦在當年簽下了火箭隊的“夢七”隊員巴蒂爾,國內鞋企品牌的NBA球星爭奪戰的序幕也由此正式拉開。
2007年,安踏加入了NBA球員爭奪的隊伍,在該年分別簽下了火箭隊的弗朗西斯、斯科拉和邦齊·維爾斯。國內鞋企聯手NBA現役球星的品牌營銷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2008年,眼看同城對手似乎有后來居上之勢,匹克決定在NBA賽保持自己的陣容優勢,一口氣簽下了基德、阿泰斯特、穆托姆博等5位球星。當時,匹克總裁許志華表示,將尋找更多的NBA球星簽約,以品牌的籃球專業化帶產品的系列化是匹克產品的基本戰略,攜手NBA球星的策略將繼續保持下去。
美國專業籃球媒體《HoopsVibe》曾在前年評出了“NBA五大海外市場”,中國力壓歐洲、印度、巴西和澳大利亞,高居第一位。他們給出的理由是:“現在,這里有NBA最穩固的伙伴關系(Partnership)。這里的人們熱愛籃球,而且超過13億的總人口,以及數額龐大的籃球人口,是NBA發展的重要根基。姚明在NBA的成功更是點燃了球迷的激情,之后的易建聯和孫悅等人,又讓這種熱情得到了持久釋放的機會,這也正是大衛·斯特恩決定在中國修建12座新場館并建立一個小聯盟的主要原因。”
隨著李寧、安踏、匹克等國內品牌的加入,NBA不再是耐克和阿迪達斯兩個國際“大佬”的雙簧獨唱,國內品牌與NBA球星聯姻也將不僅僅是現有這些名單,國內品牌借力NBA是其觸角伸向海外的體現。球星們把品牌帶到國外的同時,也在引導NBA文化在中國的繁衍與成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