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賽事營銷成為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群雄逐鹿之地
12月17日訊 2010年是體育大年。年初的溫哥華冬奧會、年中的新加坡青奧會以及甫剛結束的廣州亞運會,密集的體育賽事不僅喚起了人們關注體育、參與體育的熱情,它更成為了國內體育用品企業的群雄逐鹿之地。
作為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代言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還是安踏的終端門店,都在向大家傳遞著這樣一個信息:安踏與中國體育密切相關,代表了中國體育的精髓。
安踏董事會主席兼CEO丁世忠先生曾表示,希望通過安踏與中國奧委會的戰略合作,未來大家提到安踏就能聯想到中國體育,提到中國體育就能聯想到安踏。兩年后的倫敦奧運上,安踏將如何制勝?現在,我們已經隱隱的看到了答案。
科技致勝 安踏企業實力全方位提升
“贊助中國奧委會是一項龐大的工作,對于安踏來說,需要積累經驗”,安踏副總裁張濤介紹,“領獎裝備是對我們設計、科技、生產、品控等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整個管理體系必須要跟的上。我們必須積累這種經驗,才能在更引人矚目的倫敦奧運會上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做好服務工作,也為安踏收獲更大的成功。”
以本屆亞運的中國體育代表團領獎裝備為例,其設計方案自首稿出爐以來就一共經歷了多次嚴格細致的調整更改。這套領獎裝備分為數十個SKU(最小庫存單位),包括領獎服、領獎鞋、圓領T恤、拉桿箱、背包等。“我們為代表團生產各類裝備的時間,從下料、制版、印染、縫制,到出廠需要平均60天的時間。但代表團出征的名單不可能提早公布、也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如果出現了特殊尺碼,必須要緊急調配”,張濤說,“所以我們預留了兩條生產線,專門應對突發情況。”
如果回顧今年春節時候的冬奧會,情況則更為特殊。冰雪的極端環境下,中國體育軍團的領獎服該如何設計?既要保暖又要輕薄,既要防水又要透氣,在技術層面,這些要求某種程度可謂是相互矛盾的。“最終我們通過新材料、新科技的引進,通過了這次考驗”,張濤表示,“冬奧可謂是安踏贊助中國奧委會的科技起航,我們設計、制造的領獎服,從科技含量方面講,是歷屆領獎服當中最高的。”
資源整合 代表中國體育形象進一步深化
而在品牌層面,圍繞領獎裝備核心的系列整合營銷成為了安踏的制勝法寶。當安踏與身著安踏領獎服的中國健兒一同曝光在電視熒幕、報紙雜志、網絡媒體、手機彩信中時,安踏得到了數以億計的曝光。“這是常規廣告所代替不了的”,張濤認為,“只要中國運動員獲得獎牌,安踏的領獎裝備就將與他們共同見證登上領獎臺的輝煌。領獎的時候就能看見安踏,這讓大家強化了一個概念:所有運動品牌中,安踏是與冠軍、與中國體育靠得更近的一個。”
安踏與中國奧委會合作建立的“中國奧委會接待中心”,民間昵稱為“中國之家”,繼溫哥華冬奧會、新加坡青奧會后,本屆廣州亞運繼續設立。亞運的“中國之家”就設立在正佳廣場,與亞運主場館天河體育中心僅間隔一條馬路。{page_break}
每一天,當日奪金的運動員均可在此接受媒體訪問;首金慶功、千金慶功……各類中國奧委會官方活動和贊助商活動均在此舉行,“中國之家”無形成了廣州亞運會的媒體聚集地和中國體育人聚集地。“中國之家”與領獎裝備無形之中相互疊加,對于安踏來說,其代表中國體育、代表體育精髓的品牌內涵得到了進一步深化。
立足大眾全民體育未來會更好
冬奧、青奧、亞運……一次又一次的國際賽事中,安踏不斷夯實其大眾品牌認知基礎的同時,也在積累經驗。“2012年倫敦奧運之前,安踏還有一整年的時間,安踏可以更好得總結此前得到的經驗”,體育營銷界觀察人士孫先生表示,“但這也為安踏構成了一定的挑戰:2011年缺乏有影響力的賽事,這對安踏贊助權益的實施不太有利。”
“體育營銷并非僅僅意味著賽事營銷。賽事是大眾短期內的關注熱點,從長期來看,中國奧委會合作伙伴身份帶來的奧林匹克文化中,可以深入挖掘的地方太多了”,張濤說。安踏與中國奧委會簽約時曾表示,雙方要共同推進奧林匹克事業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2012年倫敦奧運是一個熱點,但在此之前安踏亦準備了其他動作。,
目前安踏的品牌架構被媒體形象地稱為“屋頂圖”。“屋頂”上攜手中國奧委會,是中國軍團征戰國內外大賽的服裝官方贊助商;“中間”則是籃球、網球、跑步等專業資源,如長期贊助CBA等中國職業聯賽,簽下NBA頂級明星加內特、斯科拉,贊助網球的鄭潔、揚科維奇等優秀選手;“基層”上則著眼草根,推動奧林匹克在大眾間的普及,而這同樣亦需要與中國奧委會的共同攜手。
2009年起,安踏連續贊助中國“奧林匹克日長跑”活動,全力支持中國奧委會宣傳奧林匹克精神,推廣全民健身運動。2010年,這項活動覆蓋了承德、廈門、廣州、武漢、成都、哈爾濱、天津、南京及海陽等九個城市,參與人數近二萬人,是歷屆長跑規模最大的一次。2011年,安踏與中國奧委會將繼續拓展此項活動影響力,繼續擴大參與城市范圍。同時,安踏冠名贊助的CCTV體壇風云人物評選活動亦將繼續舉辦,這項象征著中國體育界年度最高榮耀的活動將全力支持中國體育的發展、提升大眾關注體育和參與體育的熱忱,而這也同樣是安踏的愿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