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不怕匯率戰就怕工人“給錢也不愿加班”
1月18日訊 不久前借著一次赴廈門出差之機筆者跟一位從事匯率對于出口商有什么影響?老朋友的回答令人驚訝他稱人民幣再升值10%對他們的影響也不大。他們最擔心的不是匯率問題而是新一代的農民工“給錢都不愿意加班”。因此他們公司正考慮將產業向內陸轉移。
拿鞋業來說即使人民幣再升值10%也可以把增加成本全部轉移至美國進口商頭上實際漲價也不到一美元美方仍有非常高的利潤率只相當于美國進口商進行了小幅讓利所以說影響不大。其實從去年富士康與蘋果的價值鏈上大家已能對這種現象有所理解。
有人擔心美國人不愿承擔這種匯率成本從而移師越南或其他東南亞國家——不用擔心因為過去幾年這種情況已經在發生了特別是2005年匯改之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實際升幅已高達20%多精明的美國人已經在尋找新的制造基地。但他們很快發現上述市場的物流配送體系與整個基礎設施建設比中國要落后好幾年而且越南等地的勞動者不像中國的農民工這般勤奮愿意接受高強度加班。算下來其實成本并不便宜多少。
有一些中國出口商認為這種情況至少在未來的10年還不會改變。那么10年之后會如何?沒有人知道。
相對于匯率成本的上揚目前一些出口商更擔心新一代農民工在承受高強度勞動方面的忍耐力。中國的鞋子出口商們發現新一代勞動力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在提升愿意連續高強度加班的工人正在逐漸減少有一些人開始“給錢都不干”。
和上一代農民工不同現在這一代的農民工家里兄弟姐妹并不多養家糊口的壓力小加上上一輩的打工者已經為家里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其在當地的生活水平未必困苦。這些人忍受高強度工作狀態的忍耐力有限也情有可原。
這種現象的出現筆者認為頗值得討論。一方面它反映出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已令部分農民工家庭擺脫了過去的極度貧困狀態令他們開始注意收入與休閑的平衡;另一方面它也反映出中國出口商在提升農民工待遇方面仍有所不足如果說“給錢都不干”是否可以理解為資方提供的待遇不足呢?
再深入一點說這一代農民工是否應該像上一代那樣忍受高強度的連續加班呢?對于這一點筆者持保留意見。對于生活得更美好的追求是每個人的權利上一代農民工那么勤奮不就是為了他們的下一代能夠過得更好些嗎?如果未來30年的出口仍要靠農民工的高強度加班來支持那么中國的進步體現在何處?
筆者以為中國出口商不擔心匯率升值,反擔心民工荒恰恰說明了一點:缺乏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要為“民工荒”承擔一定的責任因為它令市場無法很好地起到資源調配的作用——那些早該轉型或向更先進技術升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仍可以通過壓榨中國的勞動力來生存;而那些擁有技術含量的出口企業盡管擁有更高的議價空間卻難免受限于勞動力緊缺。
如何解決中國出口商們的擔憂呢?對于這些“給錢都不干”的新一代勞動者筆者的理解是關鍵還是出口商自己要轉變:要么改進流程減少加班頻率;要么大幅提升工資待遇提至讓這些農民工愿意加班的地步。這兩點肯定都不容易但長期來看卻又是必需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