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助推中國制鞋業升級
3月8日訊 原材料漲價,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等一系列因素使中國制鞋業出口困難,并且出現了行業震蕩。
震蕩中免不了優勝劣汰。福建、廣州、浙江一帶,中小鞋企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中小型制鞋企業關閉現象不是什么新聞了,原來做外貿的制鞋企業由于人民幣的升值出口嚴重受挫。小而散的作坊式企業紛紛被淘汰,而善于配置資源、注重管理規范的優質企業正變得越來越強,呈現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狀況。受原料上漲、出口受阻、銀根緊縮、節能減排等宏觀政策影響,鞋業競爭主要分流為以下兩種現象:
一些大牌鞋企在市場營銷方面依然聲勢凌人,他們一方面拿出大手筆整合營銷思維,在鞋業一線搶渠道,主要以專賣的形式占領城市的聚客地段,店鋪是單變雙,雙變大,一層變多層,一牌多品,一品多牌等等,通過選點,完成對城市的各個地段的擊破,以樹立“一城領先優勢”;另一方面,加強終端的整改,讓店鋪運營與時俱進,并陸續收回那些高租金低回報等因素造成的非良性運作的大店或者自營店。
另一方面,許多鞋廠關廠或半關廠,甚至倒閉,還有一些鞋企處于艱難度日的時期,力求在管理提升上突出重圍。因此,在如今的鞋業競爭中,企業弱勢,就容易在大企業驚人的速度下掉隊甚至淘汰。中國制鞋業升級正在進行中。
研發與品牌成為制鞋產業升級的兩大推手
在內憂外患以及中國制鞋出口企業產品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仍然較低的背景下,絕大多數制鞋企業需要保持一個積極的態度來應對,即通過提高技術和勞動生產率,建立自己的品牌等來拓展國內國際兩大市場空間。
中國鞋企在升級時,首先要做的便是產品研發。“研發是產業升級的首要任務。制鞋企業想生存需要自己的獨特產品去贏得市場。”愛瑪數控CEO王國權表達出這樣的觀點。研發與品牌相輔相成,品牌是由產品、服務、社會影響力等因素來支撐的。而性能優越的產品出自于研發。沒有研發何談品牌?
對于一些國際品牌,例如耐克、阿迪達斯,他們所擁有的產品銷售領先地位,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產品科技決定的。以耐克為例,耐克有100多名技術人員從事新產品研制開發,并曾創記錄的年投入400萬美元用于新產品開發。因為有強大的研發技術,研發人員,研發投入做后盾,所以,每月,耐克都有一系列新產品問世,所以耐克能引領世界運動鞋的潮流,當然,耐克也賺取了令中國制鞋企業興嘆的利潤。
除此之外,制鞋企業升級還需要做出自己的響當當的品牌。
我國“十二五”規劃相應提出了“創新經濟”的要求:即在“十二五”期間,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展望未來,品牌不僅是企業的立身之本,也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重要標志。沒有民族企業和民族品牌的崛起,國家的經濟實力就是空談,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也是如此。北京大學“中國品牌領袖”高層項目辦公室呂副主任認為,中小企業如果能夠用技術研發、品牌創新來應對目前所面臨的危機,那么危機可以得到化解。當企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更多高附加值的產品進入到品牌競爭、進入到產業鏈上游的競爭后,企業不僅可以改變自己低成本、低價格的低端形象,更可以使自己在全球化的舞臺上徹底告別“邊緣化”,成長為市場的主角。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