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事件驗證中國鞋企身處危機險境
7月18日訊 目前,“達芬奇造假事件”在品牌”會不會就是“中紅會”?
目前人們對“達芬奇”議論紛紛,之后呢?會把戰線擴大到哪里?想必,首當其沖的就是“品牌”!媒體調查發現,達芬奇銷售的天價家具當中,相當一部分并非產自其宣稱的意大利,而是廣東的東莞;所用原料也不是宣稱的名貴實木而是高分子樹脂材料;甚至,一些消費者購買的達芬奇家具經檢測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那么,其他行業是不是也存在類似的問題?“品牌”在消費者心里可能已經不再那么可靠。注意,一個危機,可能已經來臨了!
我們不妨稍作分析。“品牌”產品之所以能以高價賣出,主要就是因為消費者希望花錢買放心、買質量。如果對“品牌”的質量和信譽都有所懷疑,消費者是否還愿意花這筆錢?各行業企業是不是該做出相應的危機公關處理?企業應該如何面對危機公關,制定什么樣的危機公關策略呢?
每一個企業的危機公關案例都是存在差別的。“達芬奇”所體現出的問題在不少鞋企身上也都找得到。比如:“外國品牌,中國制造”,又或者“制造原料以次充好”,甚至于產品不合格。可能大部分品牌鞋企不存在這些問題,但是誰又能保證不受消費者懷疑,那么當鞋企遭受到市場信任疑慮的時候,該如何急速化解呢?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速度是危機公關中的第一原則。堤壩出現一條裂縫,馬上修補很簡單,如果速度遲緩,幾十分鐘就可以發生潰壩。鞋企發生危機時就像堤壩上的一條裂縫一樣,馬上修補可以避免很多損失,但卻因為看似很小的問題,沒有引起重視或缺乏危機處理經驗等,而錯過了最佳處理時機,導致事件不斷擴大與蔓延。當人們在質疑耐克的時候,耐克完全可以教大家如何區分產品真偽,這樣消費者才不會對耐克品牌有所誤解。這是危機公關處理的一大要點:溝通溝通再溝通,消除一切誤會。
就“達芬奇造假事件”對“品牌”造成的影響而言,“品牌”面對的就只是猜疑而不是責難,鞋企大可對自己的產品做一次清查,通過借助質檢部門等第三方平臺,來洗刷市場對品牌的誤解。如果在過程中發現確實存在問題,就可以在第一時間解決問題,查清問題的根源,并真誠地向消費者道歉,處理好賠償等事宜,同時做好預防工作,確保品牌信譽度不受影響。
總而言之,各企業要吸取“達芬奇造假事件”的教訓,只有在事發之際迅速做好危機公關處理,竭盡全力消除消費者心中的疑慮,才能使品牌名譽在這場危機下最小程度的受到威脅。當然,企業更應該做好品牌建設工作,從商品生產到客戶服務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小心翼翼,為品牌的成長保駕護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