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措施幫鞋企擺脫寒冬
9月13日訊,衣食住行樣樣離不開鞋,鞋業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中國的鞋業經過多年快速發展,出口量已經達到了世界出口總量的65%左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鞋類生產和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出口市場包括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等。我國鞋企主要聚集在溫州、福建、浙江等地,其中溫州、晉江擁有全國最大的鞋業市場,號稱“中國鞋都”。
我國中小型鞋企的發展一直穩步增長,然而從去年開始,海外市場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制鞋業出口量同比下降5.3%,鞋企備感壓力。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鞋企遭遇撤單呢?下面我們以晉江一家鞋企為例來分析說明。
晉江鞋業一直是國內的主要鞋業市場,企業出口對象遍及歐洲各國。但近期晉江一家鞋企海外客戶撤單,老客戶的突然撤單無疑給企業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據了解,不僅是一家客戶撤單,短短半年不到,這已經是第四位客戶了。面對這樣的嚴峻考驗,晉江誠安鞋業的老總表示,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越來越快,物價水平不斷提升,企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一邊是企業訂單流失,一邊是成本直線上升,都嚴重導致企業利潤率急劇下滑,速度之快令企業措手不及。
面對整個出口局勢嚴峻時期,很多制鞋廠都主動提高工人的工資待遇,而原材料的上漲勢頭比往年也更猛。在晉江陳埭鎮,有全國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面對出口局勢的突然襲擊,很多經銷商都抱怨日子難過,銷量委縮;出現前所未有的“倒閉潮”,僅晉江陳埭鎮倒閉的企業就有20多家,根據晉江市官方統計資料,2008年一季度,全市712家制鞋企業納稅人中,有309家國稅入庫同比下滑或零入庫,同比減收3277萬元,下降了40%。
晉江市商會副會長丁榮華表示:美元的貶值,石油化工的漲價,工人工資的提高,諸多問題集中在一起,給企業造成很大壓力。危機時刻,企業求生存,不是求發展了,我們應該好好分析下如何讓企業渡過這個難關。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鞋企應該建立自有品牌
品牌企業,他們能夠在市場中站住腳步,最主要是已經打下自有品牌,并且推廣全世界。早在幾年前,鞋企都看重國外市場時,安踏就開始把目光投向國內市場,拓展自有品牌,跟其他以代工為主的企業相比,避免了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影響,原材料上漲的沖擊也相對緩和。
安踏有限公司品牌管理中心總監徐陽說:“中國的市場潛力遠遠沒有達飽和的狀態,那為什么國外品牌都是擠破腦袋要擠到中國市場,扎扎實實做自己品牌來說,我會覺得這是一條更好的路。”
2.提高產品創新能力
福建晉江云集了安踏、361度、德爾惠、喬丹等一批運動鞋品牌,在制鞋成本急劇上升的時候,它們都不約而同把目光轉向了內銷,從國內消費者身上找市場,不過,國內制鞋企業大部分還是屬于來料加工。這么多年一直替臺灣、香港地區以及韓國、歐美等海外客戶做出口訂單,這些企業習慣了低價競爭,一下都轉身走品牌之路,似乎有些不習慣。因此,他們打算開發新技術,運用了公司最新的開發技術,以滿足客戶的需要。如果產品創新能力得以提高,利潤提升的空間還是比較大的。{page_break}
3.完善企業產業鏈
如果晉江的鞋業產業鏈更為完整,那么晉江鞋業整體抵抗風險的能力就會相應加強,因此,從2007年4月1日開始,市政府對“中國晉江鞋業城”的新鋪面采取政府回租再低價轉租給商戶,稅收等優惠辦法,促使鞋材專業市場配置更完整,以返租政策為例,跟執行新辦法之前相比,租戶將平均減少約1/2的租金成本,在降低制造成本方面,晉江市還在嘗試拓展新的方式。
4.為知名鞋企做代工
原材料價格上升、融資困難、用工荒一直困擾小型企業。針對此類問題,鞋企為知名鞋企做代工。比如說跟安踏,制鞋廠為安踏做一些配套和代工。企業原輔材料可以由安踏提供,銷售市場由安踏來解決。這樣對中小企業來講,緩解了資金難的問題,而作為安踏來講,同樣也提高了自己的生產和制造的能力。”
鞋業既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又是高技術、高附加值行業,耐克、阿迪達斯都是知名運動名牌企業,通過這些成功企業可以看出,只有擁有自己品牌和技術,才能通過產業鏈上游的競爭能力獲得更高利潤。因此,提高技術和品牌創新、積極參與產業鏈上游競爭是首要任務。如果我國鞋企能夠在產品鏈上游和跨國巨頭“扳手腕”,那么像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上升等此類問題已經“逃之夭夭”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