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老板“跑路”現象拷問鞋企“誠信鏈”
鞋行業資金鏈或許會斷,但“誠信鏈”千萬不能斷。
據溫州商會人士稱,目前溫州企業存在互相擔保的現象。一旦一家企業出現問題,會波及其他擔保企業。作為溫州的眼鏡大王,胡福林的消失讓溫州眼鏡行業陷入絕境。信泰集團危局也將最終演變為溫州眼鏡行業的一場浩劫。假若危機進一步加重,溫州眼鏡行業將面臨倒閉潮。市場擔心,溫州老板的跑路成風將引發溫州中小企業誠信危機。
數據顯示,2010年2176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僅為14.45%,對于目前溫州的實體制造業而言,整體的利潤率不會超過20%。加之,勞動力成本與大宗商品價格上漲,20%以上的借貸利率將壓垮溫州制造業,何況高達180%的借貸利率。很多老板無力還債,走投無路之下選擇“跑路”。而對于辛苦一年的打工者來說,可能面臨人去樓空拖欠工資的局面。對于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可能面臨沒辦法收回貨款而引發連鎖欠債和倒閉的惡果。最終可能導致由于溫州商人誠信體系的喪失,沒有企業敢為溫州中小企業供貨,沒有機構和個人敢為他們融資,沒有打工者敢到他們企業就業的嚴重局面。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失去誠信,就像車子失去車輪中的關鍵零件一樣,寸步難行。從無序競爭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效應到“本店無溫州貨”成招牌,再到溫州制造名品名購走向全球,溫州誠信曾經經歷了一番浴火重生。面對上世紀80年代后期信用缺失的危害,從2002年8月設立“誠信日”,溫州用近10年的時間總算摸索出一個又一個卓有成效的經驗和辦法。如今,溫州老板的欠債“跑路”,可能將溫州傾力打造10年的誠信體系毀于一旦。
現在有人擔心,溫州老板“跑路”是否會引發全國性信貸危機。我們認為國內金融業存在頗為有效的防火墻,應不至于引爆全國性的信貸危機。雖然本輪民間借貸的瘋狂應該不會造成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但仍需要警惕實體經濟及銀行受到沖擊,以及銀行“變相放貸”的暗流。參與民間借貸者眾多,包括很多受利益誘惑而委托貸款方式投向民間借貸的上市公司,這種行為必將危害整個實體經濟基礎,而委托貸款等銀行的表外業務也容易在此過程中蒙受損失。
我們認為,對于引發老板欠債“跑路”的民間借貸,單純的取締和打壓都不是辦法,簡單的禁止或放任自流都不行,應該完善法律法規,有導有疏。監管層應盡快將民間借貸納入監管范圍,加強對其引導和規范,盡快讓新版《貸款通則》等法律規范出臺,明確統一的監管部門。此外,還需盡快深化金融市場化改革,加快利率市場化進程,理順資金價格關系,改善居民的投資渠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