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制造”鞋服企業日漸突起
入世之初,關于“中國制造業能否承受沖擊”的擔心不絕于耳。入世十年的事實證明,“中國制造”、“品牌。
十年間,廣東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增長3.4倍,年均增長16.5%。“廣東制造”被賦予了更多科技和附加值內涵。這十年,正是廣東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全面提升的十年。個中秘密何在?
不斷延伸產業增值鏈
“加入世貿后,很多企業都走過這樣的歷程:先做貼牌,學到了管理和研發經驗,不斷提升,最后做自己的品牌,越做越大。”生產音響產品的廣州國光電器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當初只做揚聲器,到現在則生產成套音響功放設備,并在中小板上市。
由于在大風大浪中學會了游泳,廣東眾多企業在入世后獲得了飛速發展。廣東的商品結構、貿易方式、市場結構和貿易主體進一步優化。數據顯示,廣東2010年具有較高附加值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是2000年的6.3倍和10.3倍,占全省出口比重比2000年分別提高25.3和20.2個百分點。
在廣東,即使被認為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加工貿易,也從簡單加工逐步轉變為以“勞動、資金、技術”“三密集”為主要形態。截至2010年,廣東加工貿易加工結轉總金額達1176.7億美元,帶動國內配套產業產值超過5300億元,加工貿易產業鏈不斷延伸,全省2414家來料加工企業“不停產轉型”,成為具有自主經營權和獨立法人資格的經營實體。
抱團發展提升競爭力
東莞塞車,全球IT產業“感冒”;一個星期交出幾萬件成衣訂單,放眼全球,只有珠三角等極少數地區有如此的配套加工能力……入世以來,廣東產業集群和專業鎮異軍突起,成為推動“廣東制造”全面提升競爭力的突出亮點。
中山大學經濟學教授王珺表示:“以專業鎮為抓手的集群式發展,為廣東產業的國際化提供了一個有利平臺。”據介紹,十年來,廣東專業鎮已從20多個發展到310個左右。2010年,廣東專業鎮產值占全省GDP比重達29.5%。{page_break}
東莞厚街的制鞋業,出口量占全世界產量的25%以上;中山古鎮的燈飾,出口額占世界總額的40%;東莞清溪的電子產品及配件,出口量占全球的20%左右;澄海以及潮州的婚紗等產品,出口量都在全球占有相當比重。此外,機電產品和輕工類產品,是廣東的優勢出口商品。2009年,廣東機電產品和輕工類產品出口額達3173億美元,占廣東出口比重接近89%;其中,廣東私營企業機電產品出口占比達48.5%,產品出口主要集中在佛山、江門及陽江等地的專業鎮。如順德的微波爐出口,大約占全世界同類產品出口總額的40%。
去年以來,歐美經濟復蘇步履艱難,產業集群抱團發展,再次成為珠三角企業應對危機的法寶。記者在服裝專業鎮東莞虎門了解到,當地正圍繞服裝業進行商場、道路等硬件的大升級,新建商鋪將比現有數量增加兩倍。
外資趨高級化重型化
近年來,隨著廣東轉型升級和“雙轉移”力度不斷加大,“招商引資”日益轉變為“招商選資”,外資結構不斷改善,500強企業紛紛落戶,這直接促進了廣東產業競爭力的提升。
據統計,十年間,廣東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546.4億美元,大大超過改革開放前20年的988.1億美元,同時外資來源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10年,共有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20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廣東投資了778個項目,合計投資總額556.1億美元;外企設立的研發中心則達到400多家。
入世十年來,廣東積極引導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外商投資產業發展逐步走向高級化、重型化。中新(廣州)知識城、一汽大眾南方生產基地等一批帶動力強、輻射效應大的項目成功落戶。服務業吸引外資的步伐也在加快,占全省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27.7%大幅躍升到2010年的39.3%。
更為可喜的是,民營企業進出口業務迅猛發展,為廣東外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10年,廣東民營企業出口額接近千億美元,是2001年的70.85倍。十年間,廣東民營企業出口額年均增長59.96%,進口額年均增長49.37%。
在佛山南海,一家民營皮革數控設備企業的老板自信地對記者說:“由于掌握了核心技術,我們生產的數控皮革切割機今年出口歐洲的數量增加了兩倍。產品能進入歐洲這個世界傳統的裝備制造基地,說明只要加快轉型升級,我們的發展空間會越來越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