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鞋企迎來大商機 鞋鄉橫峰棉鞋生產供不應求
鞋底是成品鞋的一個組成部分,由于橫石路一帶都是家庭作坊式小企業,受空間場地制約,鞋企大部分把鞋底發包到當地的鞋底生產企業進行外加工。
這兩天制鞋業面臨突然而來的“生產任務”,拉動了鞋底生產企業,各家各戶都在加班加點生產。位于橫峰街道南面的屯田村是當地鞋底生產較為集中的專業村,這兩天各家企業接連不斷接到生產訂單,生產車間都在滿負荷運轉,村民趙小姐的鞋底廠就開在屯田橋邊。
“這幾天生意特別好,主要得益于全國大范圍、大幅度地降溫降雪,我們這里安排一天四班倒,全天候開工生產。平時一個班工資是55元/人,現在生意一好,工人紛紛要求加工資,三天時間已經加了三次工資,已經漲到了80元,看這形勢工人有可能還要提出加工資。”
趙小姐說,現在的生意好得已經讓自己不敢再接訂單了。“這兩天,陸續有客戶到廠里來下訂單,有些還是提著現金過來的,但沒辦法企業生產能力有限,只好婉言回絕了。”
因為出現棉鞋生產旺季,鞋底供不應求,許多制鞋企業的老板干脆派人蹲在鞋底廠等著提貨。
各地客商紛至沓來,日均生產棉鞋近千雙
橫石路是橫峰街道內銷企業較為集中的一條道路,兩側廠房林立,聚集著近千家的家庭作坊式小企業。家住橫石路東洋村段的徐先生曾經辦過鞋廠,因為橫石路一帶的房租漲得比較厲害,他干脆把廠關了,租給了別人,但他還是非常關心橫峰的制鞋業。
“按照往年,越是接近元旦,這做鞋的生意也就越清淡了。不過,做棉鞋的企業卻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天氣越冷,他們的生意反倒越好。我家前面就有一家生產女式棉鞋的內銷企業生意挺好的,客戶紛至沓來,他們做也來不及做。”徐先生說。
路橋人洪先生在橫石路下洋林村段租了一間房子開辦鞋廠,今年是頭一年,這場降溫讓他嘗到了做鞋的甜頭。“現在做棉鞋,跟氣候變化息息相關,這兩天大范圍降溫了,廠里的生意也隨之好起來,我家的鞋樣很受客戶歡迎,已經連續做了兩三個月了,客戶都喜歡這款鞋樣,原來的棉料薄一點,現在加了棉料,穿在腳上特暖和。”
洪先生說,前兩天下雨,但來廠里看鞋的客戶還是一撥又一撥,很多還是來自臺灣。“現在企業從早晨6點開始上班,做到晚上7點鐘,日均生產棉鞋近千雙,降溫前后棉鞋生產量翻了好幾番,生意確實不錯。”
棉鞋生產商機帶動橫峰各業“回溫”
在橫峰鞋革市場邊上經營毛絨棉料的王女士說,相比往常這幾天的毛絨棉料比較暢銷,但現在這個時候還沒有達到幾年前全國范圍內普降瑞雪的最佳時期。“如果天氣再冷一點的話,棉鞋的需求量會大大增加,我們這里已經做好了儲存原材料的準備。”王女士告訴筆者。
棉鞋迎來的生產旺季,同時也帶動了交通運輸業的興旺。在西洋村的溫嶺康洋物流中心,負責人金先生說,長江以北發車量不是很多,與平時差不多,這主要是長江以北的客戶基本上都有存貨,而長江以南就不一樣了,鞋店沒有儲存棉鞋的準備,所以這兩天開往長江以南諸省的貨車相比往日就多了許多,每天將近有50車次,主要集中在常熟、成都、重慶方向。按照每車18000雙棉鞋的發貨量,每天從這個物流中心發往南方諸省的棉鞋將近90萬雙。
對于當前出現的棉鞋生產刺激性反彈現象,東洋村的徐先生、王女士和屯田村的趙小姐都分析說,這只是暫時的,氣溫一回升,棉鞋就會失去市場了。
全國范圍內自北而南的降雪降溫,給溫嶺制鞋企業帶來了難得的商機。12月7日,在集聚著2000多家制鞋企業的“鞋鄉”橫峰街道,各地客商紛至沓來,棉鞋生產一時出現了供不應求現象。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