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銷鞋企重拾外貿“舊業” 權宜之計還是又一出路
市場疲軟 晉江內銷鞋企重拾外貿“舊業”
以外養內 權宜之計還是又一出路?
內銷鞋企重拾外貿訂單
近日,記者從業界獲悉,晉江許多內銷訂單。順超鞋業亦是其中之一。
“這段時間,不僅是我們公司,很多內銷鞋企都在忙著接受國外客商的驗廠,準備接外貿訂單生產。”順超鞋業副總經理吳曉明告訴記者,2012年順超公司也準備騰出一條生產線,用于生產外貿訂單。對于生產外貿訂單,吳曉明倒是信心十足。
記者從泉州檢驗檢疫局晉江辦事處獲悉,近期晉江前來報批出口的內銷品牌鞋企,確實比往年多了些。據透露,這些接外貿訂單的鞋企,甚至包括一些二線品牌鞋企,如金萊克、國輝等。這些已經在國內市場占據了自己一席之地的鞋企,亦在今年主動出擊不斷尋找更多的外貿訂單;而三四線內銷鞋企尋求外貿訂單的現象更是十分普遍。據悉,甚至一些原來只為國內品牌鞋企代工的鞋企,亦加入2012年外貿訂單的“爭奪戰”中。
應對內銷市場疲軟
曾經看不上那些只為他人作“嫁衣裳”外貿工廠的晉江品牌鞋企,如今卻為何要重拾外貿舊業?
對此,吳曉明認為,順超鞋業此舉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種策略。
“其實,超杯品牌近年來的趨勢還是不斷上揚的,只是,國內體育用品市場的萎靡是顯而易見的,整個市場庫存如此嚴重,不當機立斷地減產又當如何?”吳曉明表示,但在減產的過程中,并不會放棄品牌的經營,渠道的優化,甚至產品附加值的提升。在吳曉明看來,這是企業的權宜之計,即用外貿單來留住這些熟練工,而后再瞧準市場蓄勢待發。“因為,品牌企業若因為庫存問題而必將有清庫存的過程,這其實對品牌的損傷是極大的。還不如接些外單,留住老員工,等待時機再圖拓展才是順超鞋業的真正意圖。”吳曉明表示。
對此,M品牌鞋企老板李先生則表示:“其實外貿訂單利潤極少,有可能一雙鞋只賺得了生產加工費2~3塊錢,有時候甚至不賺錢或者還要小虧一點。這與做自己的品牌,即使只是二三線品牌,市場好的時候,一雙鞋也能夠賺10~20塊錢的差別確實是巨大的。但是如今,體育用品市場疲軟,品牌之間的競爭又是這樣的激烈,作為二三線品牌,空間早已被壓縮。”李先生向記者訴苦稱,但如果貿然停掉部分生產線,對企業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所以,現在就算是外貿單不賺錢,也得養著工人。何況,內銷受阻,訂單疲軟,內銷終端投入大,銷售不好會拖垮企業;而外貿雖然利潤低,但省去了終端投入、廣告費等成本,還是可以維持的。
的確,對此,K品牌鞋企魯先生也向記者表示:“當下,泉州有些運動鞋服品牌專賣店在市場上打出‘買一送一’,甚至“買一送二”是見慣不怪了,三四線的品牌還有什么生存空間呢,只好各自謀求出路了。”
據李先生介紹,其實一直以來,晉江部分內銷鞋企還是堅持“兩條腿”走路,并沒有全部放棄外貿訂單。
“M公司就是屬于‘兩條腿’走路的企業,其實這也很正常,在訂單不足的情況下,很多三四線的品牌還是會接一些外貿單來養工人。只是今年,一些原來已經放棄,或者不接外貿訂單的內銷鞋企,也開始重新去接外貿單。而且重拾外貿單的內銷鞋企數量還不少。”上述李先生表示,本來外貿訂單利潤就越加薄弱,這樣下去,明年外貿市場競爭將比往年更加慘烈。
應力避貨期沖突
然而,以“外”養“內”這種應對方式,真的是內銷鞋企的唯一出路嗎?上周,記者從泉州檢驗檢疫局晉江辦事處獲得一個數據:2011年第四季度,晉江市的外貿訂單數量與上年相比,下降了約9%。
面對如此慘烈的競爭,不斷下滑了的外貿訂單,本來就縮小了的外貿“蛋糕”,卻有越來越多的鞋企來爭奪……晉江的外貿鞋企市場空間明顯被擠壓,他們2012年該何去何從?內銷鞋企又真的能夠外貿、內銷兩頭兼顧嗎?
對此,某外貿鞋企副總林先生向記者表示,作為專業的外貿工廠,公司已經接到足夠的外貿訂單,足可以生產至今年5月份。“內銷鞋企爭奪外貿訂單一直都存在,雖然今年比往年多了些,但是,也并不會影響到我們。”林先生表示,因為,內銷鞋企為了保障自己的國內市場,接的外貿單一定不會多。而去年下半年以來,晉江很多小型的外貿工廠也因競爭力不強而停產,這些散單也能夠支撐一部分內銷鞋企的量了。
而在這方面,上述李先生則認為,內銷鞋企接外貿單,最怕的是貨期沖突。“剛接外貿單的內銷鞋企,一定要做好生產計劃,否則很有可能誤了自己品牌的出貨期,又延誤了外貿單的交貨期。兩邊不討好。”李先生搖頭表示,自己就曾經因為外貿單的貨期,而延誤了自己品牌的出貨期。“當時真是無奈,因為一些原因,外貿單生產時間不足,只好停了自己品牌的生產線去生產外貿單。再生產自己品牌的產品,季節都錯過了,貨都堆積在倉庫里。經銷商自然不會去進過季的貨,只好自己庫存著了。有時候,怕庫存,就干脆當季的貨就不生產了,直接就錯過了一個銷售季節。”李先生無奈表示,兩條腿走路對企業的生產管理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否則只會亂了套。
近期,晉江順超(超杯)鞋業有限公司一直忙著對接外商客戶的驗廠工作。而在此前,順超鞋業一直以“超杯”這一品牌在國內市場上運營。
近一個月來,與順超鞋業一樣,之前專注在國內市場如今開始接外貿單的內銷鞋企在晉江并非少數。記者了解到,包括溫克王等鞋企都開始了這一做法。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內銷鞋企重拾外貿市場?是應付國內市場疲軟的無奈之舉,還是公司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針對上述問題,記者對行業進行了調查。
□記者手記
以前做品牌內銷的企業,總有些瞧不起給他人作“嫁衣裳”的外貿工廠,覺得外貿工廠辛苦,利潤低,沒品牌,看不到發展前景,做什么都處于劣勢。但現在這些內銷品牌也不得不放下身段,重拾外貿舊業了。為的是什么?生存!
為什么晉江許多鞋企,會從高速發展重回只為謀求生存而戰的現狀?這背后的原因,值得業界深思。
權宜之計也好,無奈之舉也罷,不管是以內養外,還是以外養內,本質的問題是,許多晉江的企業主至今仍沒有明確的、重點的、堅定的發展方向。
北大縱橫咨詢公司有關負責人曾提出這樣一個觀點,晉江企業應該真正沉下心來,借著市場疲軟的機會好好修煉“內功”。雖然這個觀點有點老生常談,但晉江真正做到的鞋企又有幾家?這或許是晉江鞋企應該捫心自問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