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童鞋質量或成為本年度市場核心
日前北京市消協的一次比較試驗顯示,超過三成的童鞋質量不合格。專家指出,如此混亂的市場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如市場起步晚、標準缺失、品牌意識差等,“三聚氰胺”事件讓中國奶企至今未走出調整期,此次的童鞋質量比較試驗可能成為童鞋行業的“三聚氰胺”事件,童鞋產業或將因此步入調整期。
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童鞋比較試驗結果,經過對北京、上海、廣東等七省市47家企業生產或經銷的63種童鞋比較試驗,其中21種樣品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不合格率達到33%。
這次檢測主要是針對樣品的標識、纖維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指標進行測試。其中,11個品牌的童鞋存在不標明生產廠家、內外標簽內容相悖等現象,一些知名品牌甚至接近“三無產品”,而這些產品都來自正規商場。此外,還有一些消費者心目中的“大牌”竟然也在榜上,這些品牌的樣品有的纖維含量與標注不符,有的色牢度不達標等。
“太讓人吃驚了。我買的麗嬰房的嬰兒衣服一套就兩三百,為的就是質量好,沒想到質量依然沒有保證。這下,都不知道要買什么才安全了。”吳女士向記者表示,聽到這個消息真是又吃驚又氣憤。
吳女士的孩子還不滿一歲,她的困惑與擔心正是消費者普遍的擔心。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向記者表示,如此混亂的市場,其實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熊曉坤指出,我國童鞋市場起步較晚,無論在產品設計、型號區分以及材質選擇檢測等方面的規范性都不夠,長期存在縫制質量差、無號型標志、無商標、外觀不整潔、材質不合格等問題,這對于童裝市場的長期發展起到一定的制約及負面影響。這一市場長期以低價策略搶占市場份額,60%以上的童鞋銷售以批發為主,缺乏自主品牌構建意識,加上行業門檻低,相應的行業規則不完善,致使企業良莠不齊的情況較為嚴重,而國內具有影響力的童鞋品牌也較少,這都限制了該行業的升級發展。
熊曉坤的說法得到了美國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一位分析師的認同。這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記者,此前該公司調研撰寫的一份報告顯示,目前市場上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生產的童鞋品牌大多為進口品牌。
如此混亂的童鞋市場到底應該如何規范?
熊曉坤表示,首先,童鞋市場需要加強完善相應的行業規范,例如型號規格的設計、相關材質的要求等予以嚴格要求和監督;其次,企業需要加強品牌建設力度,并保障產品質量;再次,提升產品層次;最后,加強行業間的溝通,推進行業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