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發展皮革行業 促進皮革業轉型升級
2009年的3月2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樂手吹奏音樂,慶祝小尿童雕像穿上中國傳統服裝。當天,有布魯塞爾第一公民之稱的小尿童于連銅像穿上了由中國浙江省海寧市贈送的紅色皮質唐裝。以皮革制造業為重點產業的海寧在加深國際間交流的同時,進一步打響了海寧皮革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
被譽為“中國皮革之都”的海寧,平均每3秒就能生產一只皮夾;平均48秒制成一組牛皮革沙發套;平均1.3秒誕生一件皮衣——今天的海寧已成為全國最重要的皮革生產基地和貿易集散中心。
海寧只是中國皮革行業眾多產業聚集地的一個典型。
皮革業近十年來,積極推進產業集群化,各特色區域產業高度集聚、產業鏈配套完善,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面對國際市場的不利因素,皮革行業著力產品轉型升級,一些領頭企業不但避免了業績下滑的窘境,更是創出了出口量不減,單價提高的佳績。目前,中國的皮革行業已經出現了合理發展、產品升級、設計創意度提高三個比較鮮明的特點。
東部加快升級中部承接轉移
皮革特色區域布局更合理
我國皮革產業興起于東部沿海地區,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廣東、福建、浙江等省皮革產業占據了國內半壁江山,逐步形成了以制鞋、皮具、制革等為重點的特色區域,成為我國皮革行業的中流砥柱。目前,我國的皮革特色區域超過了20個。廣東惠東“中國女鞋生產基地”、河北白溝“中國箱包之都”、“節能減排,產業升級鞋業基地—中國鞋業名城·溫嶺”、“環境友好型毛皮基地—中國毛皮之都·孟州桑坡”、“中國皮草科學發展示范基地·棗強”、“中國皮衣裘皮基地?佟二堡”、“產業升級——中國旅行箱包之都·平湖”、“產業升級——中國男鞋生產基地·鶴山”、“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阜新”等,這些特色區域成為提升我國皮革行業的重要力量。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皮革特色區域得到了進一步發展,東部沿海省份在加快轉型升級的同時,中部地區不斷承接產業轉移,出現了許多新的產業集聚區,使我國皮革產業的區域布局更加合理,更有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2009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遼寧省人民政府、中國皮革協會和阜新市人民政府簽署了共同培育“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阜新”四方協議,四方分別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培育示范基地。目前,阜新制革示范基地已累計簽約落戶企業42戶,總投資達45.65億元,其中在建企業21戶。“承接轉移—中國制革示范基地·阜新”的培育是對制革業環保先行理念的詮釋,對改變傳統制革生產、促進制革業的轉型升級將起到積極作用。
自2006年起,皮革行業開始了向內地的梯度有序轉移,產業格局開始出現新變化。河南、江西、湖北、安徽等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地區逐漸形成產業聚集。“往中西部走”已經成為制鞋業內多年來的熱門話題。
隨著產業梯度轉移涌向中西部地區,中西部產業基地異軍突起,培養人才、調整結構、置換產能、提升產業,在承接轉移中完成轉型升級。1—5 月,全國制鞋業行業利潤總額100.66億元,同比增長21.65%,而安徽增速遙遙領先,達287.21%。安徽宿州與中國皮革協會聯手打造“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宿州中國現代制鞋產業城已入駐項目58家,其中整鞋生產24家,協議總投資120億元,全部建成后預計實現年產值約410億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