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時代到來 造出最合腳的鞋
“物聯網”實際上還沒有統一定義
中國工程院常務副院長潘云鶴表示,控制行業、計算機行業、傳感行業、通訊行業等都從各自的角度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但都存在著不同的重點。這一概念最早由麻省理工學院在1999年提出。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發布的《國際電信聯盟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開始聚焦這個詞。以互聯網的延伸和擴展提出:把任何物品通過信息傳感設備(如RFID)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可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基于這個概念,物聯網被分析為感知、傳輸、處理三個基本部分來理解。
雖然一些專家和學者提出的概念獲得支持,但都缺乏完整性和精確性。公認的是到目前為止,物聯網尚無明確統一的定義。
物聯網時代 “萬物數據化”
“計算機和互聯網的出現創造出大量數據,但物聯網創造出的數據將遠遠多于互聯網”,潘云鶴表示,“物聯網將創造出大量的數據海”。我國正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數據海。比如商業主管部門建立的商業數據中心,比如包括氣象、海洋、國土、通信等部門建立的遙感數據中心等。
物聯網的運用領域也很廣泛,潘云鶴就智能制造給大家舉例子說明。中國制造了全球50%的皮鞋,年出口歐洲達12.5億雙,但平均只有8歐元一雙,價格只有意大利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很多企業認為皮鞋是典型的粗放型產品,人的腳的形狀千變萬化,皮鞋的參數是一個到兩個。你寬一點還是窄一點,后面還有一個參數,但這個參數大家基本不用。買鞋的時候你穿進去不合腳,售貨員跟你講,皮鞋就是這個樣子的,你穿一個月就好了,一個月以后你是舒服了,但那時皮鞋的樣子也變了。”
“事實上,即使是最傳統的皮鞋制作產業,也可通過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制造出更加合腳的皮鞋。”潘云鶴說,我們提出制作個性化皮鞋,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的技術。方法是把人的腳進行三維掃描,產生腳的數字模型。然后和標準的鞋楦進行融合,出來個性化的數字鞋楦,最后制作出自己適用的皮鞋。
新鞋穿上去保證腳不痛,這個不僅改變了皮鞋的設計模式,而且還改變了皮鞋的銷售。每個人除了你真正的腳以外,還有一雙數字的腳,一個人掃描一次,最后有一張光盤,里面就存有你數字的腳。你在網上看中哪雙鞋,你就指定這雙鞋,把你的數字腳傳到鞋廠,鞋廠在兩個星期以后就把鞋寄給你。大家看到,雖然這雙鞋的價格增加了幾百元,但這個價錢都是利潤,不增加任何原材料的消耗,不會污染任何環境。這就是用物聯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例子。
潘云鶴提出,物聯網時代一個特別顯著的特征就是“萬物數據化”。在物聯網時代,將迎來“數字化的第三波”:萬物數據化、標識化。
{page_break}
不久將來生活皆可智能
物聯網的運用將會表現在很多領域,而且將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比如,居民佩戴上小型的無線傳感器,對個人的生理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并通過無線通信將收據傳給數據中心,不僅可以用于實時監測、分析,而且可以形成健康信息數據海。
健康信息數據海是“智慧醫療”網絡的核心。它不僅可以隨時掌握居民的健康狀況,而且還可以系統分析和有效預防疾病。醫生也可以從中認識疾病和健康的進一步規律,并對大規模的疾病爆發做出準確的預測。
“說不定在十年后,你回家看望老人,送個傳感器是很好的禮物。”潘云鶴笑稱。
“讓物體發出越來越豐富的數據,是物聯網、智能城市最基礎的工作,也是當前各種創新的前沿。”潘云鶴預測說,包括新型傳感器、標識器、監測儀器、醫療儀器、家用健康設備、食用安全儀器、新型玩具與文具等,會形成巨大的新產品空間,也會有力地推動科學的發展。
潘云鶴表示,物聯網由五大技術系統支撐:通訊系統、計算系統、控制系統、感知系統和數據海。各種技術的發展和技術之間的綜合集成,將會向工程科技提供巨大的空間。在不久的將來,只需要動動手指,通過手機或電腦即可對家居進行控制;可以通過傳感器對農產品監控,從而開展有效地灌溉和噴灑農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可以通過人體佩戴的小型傳感器進行健康數據的搜集。
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精細農牧業、智慧醫療、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工業自動控制、金融服務業、國防軍事等,物聯網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將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僅以智能物流為例,預計到2015年,智能物流領域的物聯網產業市場規模就將達到300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