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上半年盈利增長近三成本土運動品牌清庫存接近尾聲
分析人士指出,李寧的業績有其特殊因素,但行業目前整體狀況趨好,本土運動品牌在2015年前將會面臨一個調整筑底的過程,企業應當抓住機遇精準定位盡早轉型。
凈利增長近三成
安踏最新的中期業績公告顯示,截至6月底,其純利為8.0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了28.3%。
期內,安踏的營業額為41.22億元,同比增長22.4%。按具體類別來看,占營業額比重48.7%的鞋類業務營業額為20.10億元,同比增長18.8%。占營業額比重為47.1%的服裝營業額為19.39億元,同比增長25.2%;配飾業務的營業額則是上升37.3%至1.73億元。
此外,其毛利亦有上升34.4%至18.6億元,毛利率升4個百分點至45.1%。
安踏方面表示,營業額上升的原因是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的存貨水平和減價活動已逐漸改善。而毛利率的大幅改善是因為減少給予分銷商用于清理其存貨的激勵等。
相比去年營業收入以及凈利潤的雙雙下滑,安踏今年上半年的業績表現可圈可點。不過,盡管關店潮已經過去了,安踏仍在繼續收縮安踏店及運動生活系列店的規模。
數據顯示,安踏店及運動生活系列店截至目前共有7701家,較去年末的7834家減少133家;兒童體育用品系列店目前共有987家,較去年末的811家增加176家;位于內地、香港及澳門的FILA專賣店數目則增至441家,去年底為416家。
和上半年業績一同發布的,還有安踏于2014年7月結束的2015年第一季度訂貨會數據。安踏方面表示,2015年第一季度訂貨會訂單金額(按批發價值計算)保持正增長,按年錄得低雙位數的升幅。
安踏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世忠在昨日的中期業績會上表示,雖然過去數年體育用品市場仍見增長,而體育用品企業表現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2012年出現存貨較多需要調整。他認為,體育用品市場發展空間仍大,隨著城鎮化持續,城市人口比例增加,有助帶動運動需求,加上城鎮化令市民收入上升,均有利行業發展。
據其透露,安踏目前正在尋找適當的外國品牌,期望將企業變得更為國際化,目前已有收購目標但尚未落實。但品牌未來仍會繼續專注于內地發展,走向國際仍需時間。
大勢趨好
盡管其余幾大本土運動品牌尚未有詳細中期數據出爐,但陸續已有一些訂貨數據以及預估數據公布。
近期,李寧公告稱,今年上半年其虧損預計不少于5.5億元,其中銷售虧損凈額錄得3億元。公司解釋,由于從2012年7月啟動轉型計劃,前期投資包括拓展直銷網和營銷資源投入,是導致虧損的原因之一;其二,在清理分銷商的庫存期后,公司仍在減少批發和銷售新產品。但公司強調上述舉措可帶來可持續發展。
匹克體育此前公告稱,2015年一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額(按批發價格計算)錄得10%~20%的增長。截至目前,匹克已連續4個季度的訂貨會訂單實現增長,這意味著渠道實際銷售與分銷商信心的逐漸好轉。
361度發布2014年第二季度營運報告顯示,其冬季訂貨會訂單成績優于預期,批發訂單較去年的冬季訂貨會增加8%。2014年第二季度,企業的同店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2.8%。
在業界看來,今年上半年開始,運動行業已顯現出復蘇跡象。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管理公司CEO張慶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整體銷售大幅度下滑后,在現有“盤子”的基礎上,采取一些相應的對策加上外部環境的變化,經營狀況有小幅轉好確為一個可喜的現象。“目前,有一些很早轉型戶外的品牌也開始有很好的成長性。”
不過,張慶也表示,一些缺乏清晰定位的品牌問題較大,且并非品牌規模大復蘇就會快。
有觀點指出,本土運動品牌在2015年前將會面臨一個調整筑底的過程,企業需要對品牌進行更精準的戰略定位,從而盡早轉型。與此同時,行業的二次增長也即將來臨。
對此,張慶表示認可。他指出,跑步風潮的興起以及迪卡儂產品熱銷這兩個現象,表明更多人愿意步入運動的生活方式,同時消費者對基礎運動產品的需求正逐步旺盛,“這意味著本土品牌需要在基礎功能性產品及更新速度上轉型,才有機會在這輪增長來臨時發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