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可能遇到了哪些問題?
雖然保住了全球第二的品牌地位,但阿迪達斯這家公司問題重重,可能再也無法回到1980 年代的黃金時代了。近年它在全球市場遇到的一系列問題,也許正是源自于這家德國公司在北美市場的那些戰略失誤:
市場營銷:雖然也意識到了女性市場的重要性,但總體來說,阿迪達斯依然是那個會將重點放在產品呈現和銷售渠道的傳統公司,而耐克、Under Armour 都已經越來越多的強調生活方式品牌屬性,與消費者建立更緊密而持續的互動關系,比如Nike+ 引起的跑步時尚,Under Armour 依據自己的專業性強調高端運動體驗。
技術開發:阿迪達斯基本保持了與耐克等品牌幾乎一致的技術新品開發頻率,但在關鍵技術如Boost 的兜售上,則遠遠不如耐克向消費者介紹Flyknit 那樣用心;
球員贊助:由于深耕足球領域多年,阿迪達斯懂得要去贊助那些人氣最高、球迷最多的歐洲球隊,并獲得了一些成功。但它并沒有把這份精明帶到國際賽事和運動員贊助上,因此直接失去了一大批潛在消費者;
店鋪設計:阿迪達斯已經學會了針對客戶的不同種類和不同偏好,來打造零售店鋪的形式,相比于以往以品牌而非品類細分的模式,這已經算是一大進步;
潮流把握:從財報上來看,阿迪達斯已經開始將關注重點部分移至其偏重時尚、設計的數個子品牌,但遠離時尚潮流策動地美國的整體布局,依然十分吃虧。
相關鏈接:
相對于表現糟糕的北美市場來說,阿迪達斯在同樣競爭激烈的大中華區表現不錯:2014 年,阿迪達斯大中華區全年銷售額達到了18.11 億歐元(約合122.4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這也是其大中華區自2010 財年以來,連續第5 年銷售額保持增長,總增幅達到80% 左右。
從北京奧運會后就一直被提起的庫存問題,似乎不復存在了。當時,阿迪達斯為獲得贊助權,投入了8000 萬到1 億美元的費用,同時制造了大量主題產品。但在奧運會后,異常嚴重的庫存問題使得公司現金流壓力巨大,當時積壓在阿迪達斯的倉庫中的貨品總款甚至高達上億元人民幣。這樣的頹勢一直延續到了2010 年,并在2009 年關閉了200 多家門店。
最終拯救阿迪達斯大中華區業績的,是一個名為“通向2015”的改革計劃:通過與經銷商合作,對用戶習慣進行跟蹤,最終提高訂貨量和產品售罄率;對門店規劃進行重新劃分,更加注重廣袤的四到七線城市市場;在市場相對飽和的一二線城市,投資設計感更強、利潤也更高的細分品類商店。
但在銷量逐步回升時,阿迪達斯并沒有得到品牌影響力的同步增長。一個可供比較的例子是New Balance:隨著跑步成為都市新潮流,New Balance 的跑步鞋也成了中國年輕消費者中必備的潮流單品。從2012 年到2014 年,New Balance 在中國內地的門店數量由301 家暴增到1600 多家,銷售額也在兩年中達到了三位數的跨越式增長,甚至對同樣在慢跑鞋這一領域耕耘了幾年的耐克形成了威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