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業?:上游供應逐步恢復利好 下游應用比例日趨下降
美國是中國原料皮進口最大來源國,2015年我國從美國進口生皮41.6萬噸,占我生皮進口總量的30.5%,居第一位。良好的貿易規則和標準對維護雙邊貿易健康發展至關重要,中國皮革協會與美國原料皮協會于近期在北京聯合召開中美皮革行業圓桌會議,邀請了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環保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等相關部門領導及美國駐華使館、美國農業部海外服務局官員,并有中國原料皮進口企業、美國主要原料皮供應商代表等參會,以期加強中美兩國皮革行業的交流和合作,把握產業政策,完善貿易規則,促進貿易公平,推動行業發展。

上游供應逐步恢復利好
作為牛肉屠宰的副產物,牛皮的數量取決于牛肉需求和供給。中國是牛肉生產和消費大國,牛肉產量僅次于巴西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2015年,中國牛肉產量700萬噸,比2014年增長1.6%,人均牛肉占有量5.1公斤,約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據中國農業部畜牧業司畜牧處副處長王健分析,2015年以來,我國牛肉供需形勢有所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特點:一是價格高位徘徊,2015年牛肉價格與2014年基本持平,維持高位;二是生產加快恢復,肉牛生產保持增加態勢,特別是母牛存欄逐步恢復,牛源供應偏緊格局進一步緩解;三是養殖效益大幅下降,由于活畜價格下降,效益明顯下滑,養殖進入微利時期。2015年,出欄一頭450公斤肉牛可盈利約1553元,比前年減少334元。
無獨有偶,JBS美國公司原皮高級主管戴維西弗也帶來了美國養牛業恢復的利好消息。對于世界范圍內牛的存欄量,戴維西弗對比了主要產牛國近年來的走勢,幫助業界判斷原料皮供應和價格走勢。其中,澳大利亞、墨西哥同比下降,阿根廷、加拿大基本持平,美國和巴西有所增加。具體到美國而言,自2006年大范圍暴發旱災以來,美國的養牛業至2014年底才呈現明顯恢復狀態,加之飼料谷物成本降低有利因素的刺激,美國牛肉供應預計將出現小幅增長。但考慮到今年的增長大多為種畜,小母牛將用于育種,減少短中期供應,且更多奶牛用于育種,因此今年的增長將較有限,2017年之后可能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下游應用比例日趨下降
制革業不僅受限于上游的養牛業,同樣受下游鞋業的影響。
來自美國鞋類經銷商渥弗林的蘇珊·約翰斯頓從市場角度對鞋業生產及零售進行了分析。蘇珊列舉了貓、邁樂、添柏嵐、洛瓦等諸多品牌產品近年來的發展概況指出,真皮在鞋業生產中的應用比例日趨下降,而這主要是出于成本的考慮,鞋企無法將上游原料價格的上漲轉嫁到消費終端,只能使用紡織、合成革等替代材料。她舉例說,2011年一雙品牌鞋的價格為70美元,2012年就增加到90美元,隨后突破100美元大關,近年來的價格依舊有增無減。
蘇珊同時指出,業界不必為此過于擔憂,雖然真皮的應用比例在下降,但作為品牌附加值的象征意義依然存在。推動產品成本價格上漲的另外一個因素就是用工問題,中國鞋業大省廣東的人均工資約是印尼的2倍、越南的3倍、印度的5倍,因此渥弗林的全球布局近年來也有所變化,其在中國的訂單比例已經從2014年的90%下降到70%,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縮減至40%~60%。不過,出于穩定和減少風險的考慮,其依然看重中國在制造環節的首要地位,訂單不會快速轉移。
求同存異共促發展
當前,國際原料皮貿易中普遍采用《北美牛皮出口管理標準》和《國際原皮六號合同》,對美國原料皮的生產和貿易管理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合同中有些看似嚴謹的條款卻成為困擾不少原料皮買家及皮革生產企業的絆腳石。比如合同中相關條款規定,原料皮數量允差為1%,原皮重量損失允差為5%,單張原皮沒有重量范圍等,這幾方面明顯對買家不公。對此,中美雙方代表在圓桌會議上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北美牛皮出口管理標準》在制定之時,技術相對落后,爭議條款的出臺情有可原。但10多年前制定的標準已經不能滿足當前行業發展的需求。中國大陸及臺灣的代表指出,隨著技術的進步,1%短裝率可以避免,這一點已經通過在場雙方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得到了驗證。在行業不景氣的時候,雙方理應攜手合作共同克服困難。出口商強調,他們之所以固守1%的短裝率,很多時候是出于維護所有賣家利益的需求。對此觀點,中方代表提出,一些不規范的原皮貿易商恰恰會以此為保護傘,從事不規范的貿易活動,因此,按照買家提出的要求修改合同,會更好地規范原皮貿易市場,保護相關企業的利益,提升美國原皮貿易的競爭力。
規則本身并無對錯,但能通過技術解決的問題則不必放在標準中。在此次圓桌會議上,中美企業經過理性激烈的辯論,雙方都承認六號合同的修改具備現實必要和技術可能,但在具體實施時仍有諸多細節需要考慮,比如稱重的認同、等級的界定、磅重平均化等問題仍有可商榷之處。合同的修改并非一朝一昔可完成之事,仍需中美業界的買家和賣家雙方加強溝通相互理解,共同維護貿易公平,務實解決好一系列問題,促進中美原料皮貿易健康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