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的太空靴:每種材料都有“身份證”
航天員鞋靴具有“防塵、防污染、防輻射、防靜電、防刺穿”的整體功能。除了用料要求高、工藝復雜外,制作過程也有著非常苛刻的要求,從制作到航天員穿著,絕不能有一粒灰塵。別小看這兩雙靴子,他們每一雙的誕生都是一次系統工程的運作,同時也是航天員安全保證的重要環節。承擔了歷次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列鞋靴制作任務的新興際華集團的展臺上也展示了兩雙為中國航天員制作的太空靴。
新興際華集團上海特種鞋靴公司經過反復研究、無數次試驗、嚴密檢驗把關,保證宇航靴的各項標準再創新高。相較于以往歷次發射研制的鞋靴,“神十一”系列鞋靴在保證防靜電、防灰塵顆粒、抗輻射等功能不變的前提下,在產品透氣性、輕便性以及制造工藝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優化,確保了過艙防護靴的功能性和清潔度,滿足了航天員在宇宙過艙環境下的安全需求。
我國第一雙航天員靴鞋,誕生于2000年,是為中國首個航天員楊利偉設計的。新興際華集團首席設計師、高級工程師以及際華上海特種鞋靴分公司總經理吳軍節介紹,當時接到總裝備的命令后,迅速帶著團隊進行研究。吳軍節說,航天員靴一般分為里料、面革、底革、防護層等,根據不同地方的不同功能,為滿足航天員鞋靴的“防塵、防污染、防輻射、防靜電、防刺穿”的要求,整雙靴子一共試驗了上百種材料,“這些材料是在我們有針對性的篩選之后的結果。”
吳軍節說,底革和面革是屬于比較困難的制作部分。“制靴材料確定后,就要開始進行原料和工藝準備。”吳軍節說,整個流程中,有著近乎苛刻的工藝和質量要求,生產標準嚴格。為了能夠做到有效監控,“每個產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證’:主料、輔料、配料都必須有檢測報告,加工制作時要求人員和機臺固定,每件產品的每道工序都有責任人,確保質量。”
經過近3年的努力,2003年,中國航天第一人楊利偉就穿著吳軍節團隊制作的靴鞋,遨游太空。在本次航展中展出的出征靴是航天員在出征時、登船前穿著的灰色靴子,過艙防護靴是飛船在與天宮二號對接后,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時穿著的鞋子,呈白色。在神九發射時,由于有女航天員劉洋的加入,吳軍節團隊又結合女性身體特點,對過艙靴進行了重新設計。
“從太空返回后,相關部門曾轉述楊利偉的穿著體驗,提出對太空靴的修改意見。”吳軍節說,這是中國的第一雙太空靴,它究竟怎樣,該改進什么,楊利偉最有發言權。”吳軍節說,“這也是我們的一個傳統,每次航天員執行完任務,我們都會征求他們對鞋子的舒適度、應用上的意見,以便不斷改進鞋子的工藝。”
“但不管如何改進,有一點是必須堅守的。”吳軍節介紹,對于太空靴來說,從制作過程中到航天員穿著,“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證無塵,要一點灰塵都不能有,哪怕是一顆芝麻大的灰塵都不能有,因為它可能威脅到航天員的安全而成為廢品。”
吳軍節說,特別是在為神九航天靴備戰時,印象最深刻。
“按照規定,我們不使用膠水,但是要使鞋靴成型,還要將十幾層材料上下精準一一對應,特別是要保證做鞋時給縫紉機加油時,保證絲毫不沾染到鞋靴材料上。”吳軍節說,做航天靴時,還有一些地方需要手工制作,保證工作人員工作時不污染靴子,也很費工夫,“不化妝,工作前進行嚴格的清洗是必須的。”成品靴出來了,“靴上連一個工藝標志的筆印都不能有。”
制造一雙太空靴,就是一個系統工程,“直到現在,都還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吳軍節說。據新興際華集團介紹,此次景海鵬、陳冬穿著新款航天員出征靴在設計上更加注重人性化,輕便、舒適,新款產品重量比原產品重量減輕370克;功能上更加吸汗透氣;外觀上體現出航天產品的專屬性,在靴筒上壓有立體感很強的載人航天標志。
據介紹,航天員的每雙靴子都是定做的需要把航天員靴內需要穿的東西全部算在內,比如像襪子。早期,給航天員測腳是“三維人工測腳”,研制“神十”系列鞋靴采用“實體測量+膏模塑形”取值法。本次則在靴體內腔采用原實體測量+膏模塑形取值法所保存的數據,使楦體設計無限貼近航天員腳型,穿用實效更趨于便捷合體,彰顯航天員的威武、莊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