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業的崛起之路
晉江市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三面臨海,東瀕臺灣海峽,南與金門隔海相望。是全國著名僑鄉,祖籍晉江的華僑、華人和港澳臺同胞200多萬人。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92年撤縣設市后,晉江的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列全國百強縣(市)前列,9個鎮入選全國千強鎮,經濟實力連續16年保持“福建省十強縣(市)”首位。
近年來,晉江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支撐帶動海西建設”的要求,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傳統產業持續向好,產業龍頭企業支撐帶動作用增強。產業集群整體素質不斷提升。品牌建設突飛猛進,現有中國馳名商標81枚,中國名牌產品24項,中國出口名牌2項;同時還有中國鞋都等區域品牌14項。
作為晉江的重要產業,近年來,晉江鞋業產業水平急劇提升、市場份額迅速膨脹、創新成果不斷涌現、區域影響迅猛擴張,在制定行業標準等方面均走在了全國前列。
一、晉江鞋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2001年3月,中國皮革與制鞋工業研究院、中國皮革工業信息中心、全國制鞋工業信息中心、(全國)制鞋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共同授予晉江市“中國鞋都”榮譽稱號。自“中國鞋都”授牌后,通過政企協力,晉江率先啟動品牌經營和資本運營“兩翼齊飛”戰略,制鞋業及相關產業發展有激情、有活力、有后勁,使晉江鞋業成為產業規模優勢更加突出、產業鏈配套更加完善、品牌集聚效應更加顯現、市場營銷渠道更加成熟、鞋文化底蘊更加深厚的大型產業集群,成為中國最大的旅游、運動鞋生產基地、世界運動鞋的重要生產基地和國內鞋業原輔材料的主要集散地。“產業興則展會旺”,依托中國鞋都——晉江的產業優勢,被業界譽為“中國十大魅力展會”之一的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辦在晉江已成功舉辦十屆,展出總面積33.1萬平方米,到會客流量36.7萬人次,參會客商遍及國內上百個城市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合同交易總額達344.6億元,成為晉江市擴張產業優勢、拉動區域經濟、促進海西發展的重要平臺,成為國內外最具影響力的鞋業展會之一。
(一)行業經濟規模呈跨越增長之勢。目前晉江鞋業企業3500多家,從業人員超過35萬人,2007年鞋類行業總產值341.2億元,占同期全部工業總產值的25.8%。其中,規模以上鞋企278家,比2002年增長2.8倍;規模以上企業從業人員16萬多人,比2002年增長近3倍;年產鞋15億雙,比2002年增長2.75倍,自主品牌年出口創匯13.6億美元,比2002年翻了兩番,其中運動、旅游鞋占全國產量近一半,占世界運動、旅游鞋生產量五分之一,成為全國三大制鞋基地之一。目前,全市制鞋企業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8項、中國馳名商標31枚、國家免檢產品24項,占全國運動鞋行業的一半以上,同時,全行業擁有上市公司4家、擬上市企業23家,這標志著晉江鞋業由品牌時代邁向了品牌與資本“兩翼齊飛”的時代。
(二)產業配套能力呈迅速擴張之勢。目前全市專門為成品鞋從事配套生產的鞋底、鞋面、皮革、五金制品等專業廠家已達1500多家,其中鞋企研發中心23家(省級21家、國家級2家)。形成陳埭鞋材市場、中國鞋都、晉江市鞋業品牌一條街等區域配套市場。陳埭鞋材市場長達數公里,集鞋業原輔材料批發、零售、儲運、鞋機展銷為一體,年交易額達80億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中國鞋都”于2006年建成投用,市場占地200畝,擁有獨立店面2162間,同時配套建設有2.8萬平方米大型百貨大樓、7000余平方米的商務酒店、1.2萬平方米的物資倉庫,商場規模和品位在國內首屈一指。值得一提的是,以4.19鞋博會為契機,常年均舉辦有海峽兩岸大學生運動鞋設計大賽、鞋業競技比賽、鞋業發展電視論壇、鞋履文化展示、鞋模表演專區等配套活動,在豐富鞋博會辦展內涵的同時,極大地豐富了晉江鞋業文化底蘊。{page_break}
二、主要經驗
(一)揚品牌化戰略,產業影響不斷擴大。質量、品牌是晉江制鞋業的制勝法寶。2000年以來,晉江啟動實施了“質量立市”、“品牌立市”和“資本上市”戰略,出臺了《打造品牌之都若干優惠政策》、《大力推進企業改制上市工作的通知》等鼓勵扶持政策,投入7400多萬元資金建立品牌、質量培育激勵機制,重獎獲得省級以上品牌的企業,扶持企業開展專業認證,提升管理水平,并著重從土地、稅收、技改、融資等環節對品牌企業進行傾斜,有效地激發企業改進產品質量、重視品牌培育的自覺性,全市制鞋企業重質量、創名牌意識積極性空前高漲,主要表現為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品牌群體規模及影響力持續擴張、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
(二)走市場化路子,營銷領域日益拓寬。進入90年代以來,晉江鞋業始終堅持兩個市場、兩條腿走路。一方面通過在國內布設營銷網點,走品牌發展路子;另一方面開始走出國門,通過參展、外貿代理等形式,大力開拓鞋類國際市場,力促晉江鞋業融入全球鞋業發展潮流。據不完全統計,2008年晉江知名鞋企已在國內建立了2萬多個營銷網點,部分企業把營銷觸角伸向了區域農村市場,全市旅游、運動鞋類2-3級市場占有率居全國首位。同時,有117家企業在15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300多個專賣點和分支機構。2002年安踏、寰球、愛樂等知名品牌企業聯合進駐匈牙利布達佩斯最大的物流中心“亞洲中心”,創建了“中國鞋都晉江街”,2004年安踏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在臺灣金門地區開設專賣店的企業,2007年誠和公司聯合俄羅斯閩南商會在俄遠東地區創辦了晉江加工區,這標志著晉江鞋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又邁出了重大的一步。
(三)樹和諧化理念,鞋業發展與環保建設和諧共進。晉江市鞋業尤其是皮革行業在加快發展的同時,堅持牢固樹立和諧化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力推動了晉江制鞋及相關產業發展與區域環境保護建設和諧共進。主要采取措施有:
一是加強環境保護宏觀引導。組織修編《市域、市區水環境功能區劃》、《晉江市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和《晉江市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明確工業污水的排放范圍以及市區各主要河流、河段的水質要求,促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有序進行。
二是加大科研環保投入。近年來,晉江鞋革企業年均投入技改資金達10億多元,其中僅2006年,安踏、寰球、宏瑋等3家鞋類企業實施的福建省新重點科技項目三項就完成投資3.5億元。目前,晉江可慕集控區的63家皮革企業排污已全部達標。通過加大科研環保投入,晉江鞋革業率先走出了一條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及對策
(一)影響:2008年發生的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國制鞋業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作為民營經濟發達地區,作為中國鞋都,晉江鞋業憑借著土生土長的抗風險能力,憑借著眾多本土的品牌企業、配套完善的產業鏈、縱橫交錯的營銷網絡、經驗豐富的人才隊伍等多方面優勢,在此次金融危機浪潮中依然保持著穩健有力的發展勢頭。
從相關數組看:2008年1-5月,晉江制鞋業工業產值132.77億,比去年同期增長20%,規模工業產值119.49億,比去年同期增長47.6%,鞋產業首次超過紡織服裝業,成為全市第一大產業。這表明晉江鞋業及相關產業正由低價數量擴張型向高價質量效益型逐步轉軌。因此,此次金融危機對晉江鞋業來說既是危機,更是機遇。
(二)對策:政企合力、攻堅克難,堅定信心、迎難而上。
企業方面:通過創新發展提升品牌競爭力,提升風險抵御力。
積極規避國際金融風險,通過揚差異化市場營銷戰略,走差異化產品開發路子,在企業技術優化、管理優異、產品優質等方面做足文章,有效提升品牌含金量和附加值,進一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充分利用中央擴大內需等利好政策,及時調整出口產品結構,開拓多元市場,不斷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政府方面:通過多種渠道扶助企業渡過經濟“寒冬”。
通過多種渠道協助中小鞋業企業尋求外部資金支持,減輕鞋業中小企業資金壓力。
1、加大融資擔保機構建設。努力促使更多的行業性擔保機構開業運營、為鞋業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擔保服務。用足用活上級鼓勵創業投資的優惠政策,積極引導上市公司、龍頭企業組建創業投資公司,參與鞋業中小企業的收購、兼并和重組。
2、搭設中小企業發展載體。積極爭取在晉江周邊土地資源相對豐富區域設立“晉江鞋業產業轉移投資園”,引導有產能擴張需求的鞋業中小企業有序轉移。鼓勵鞋業集中鎮、村集體順應鞋業中小企業發展需求,投建標準廠房、員工公寓,搭設鞋業中小企業發展空間載體。
3、引導鞋業中小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研究提出鼓勵扶持政策,適時召開鞋業品牌加工鏈供需對接會,引導品牌鞋業企業在晉江區域內就近外派訂單,鼓勵更多中小外貿企業轉換角色,為本地品牌企業從事貼牌生產。{page_break}
四、目前晉江鞋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晉江鞋業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晉江鞋業產業向更高層次發展。一是產業發展空間不足。由于產業整體規劃和布局缺乏,晉江鞋業載體建設顯得相對滯后,許多企業在快速發展中普遍受到用地、用工不足等問題的困擾。二是產品研發投入不足。一些中小型鞋類企業尤其是生產配套性企業的基礎性研發投入較少,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偏低。此外,支撐鞋業規模發展的技術中介服務機構和具有行業技術權威的產品質量檢測中心仍有待進一步健全完善等。
五、今后晉江鞋業的發展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晉江鞋業及相關產業要在今后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中國鞋都”稱譽的含金量,必須著力在產能載體建設、產品研發投入、產業升級優化等方面下足功夫、做足文章。為此,下一階段我們的目標和任務是:
(一)充分發揮“中國鞋都”的區域品牌優勢,進一步豐富鞋都內涵,進一步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鞋業產業,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質量保證體系,努力把晉江建設成為國際鞋業名都。
(二)以“一市(陳埭鞋材市場)、一樓(在建的晉江鞋業大廈)、一街(晉江市鞋業品牌一條街)、一會(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為載體,全力打造晉江鞋業對外展示平臺。
(三)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優化產業發展空間,重點發展鞋業機械裝備、人造合成革、鞋用化工材料等生產性項目,填補鞋業產業鏈空白點,提升鞋業產業集約化水平。
(四)大力培養和造就專業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和管理,規范企業用工,加強各類人才的軟環境建設。
(五)加強鞋業檢測、專業研發機構建設,發展鞋樣設計、鞋材研發、形象策劃等公共服務機構,深度開發功能型、專業型、時尚型鞋類產品,挖掘產品層級和升值潛力空間。
(六)推行虛擬經營、定單外包和配套外派,提高專業分工和社會化協作水平。
(七)鼓勵自營出口,發展國外直銷基地、展示中心,搶占國外產品終端市場,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晉江在國際鞋業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