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活動周"蕪湖鐵畫絕技亮相
6月23日,在寶鋼大舞臺的中國文化傳習區,蔣勁華展示徽州七絕之一的撕紙書法。短短5分鐘,隸書“徽”字已然呈現。
鐵匠與畫家,實在八竿子打不著邊。可在明末清初的安徽蕪湖,比鄰而居的鐵匠湯天池與新安派畫家蕭從云,卻有了破天荒的“交集”,他們開創了鐵畫,傳下來的代表作品有《清宮舊藏花鳥條屏花鳥·春、夏、秋、冬》。及至新中國,鐵畫成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曾先后被置放于法國巴黎藝術展、人民大會堂、國家博物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昨天,上海世博會“安徽活動周”開幕。在寶鋼大舞臺中國文化傳習區門口,就立著4幅鐵畫——黃山4個著名風景點:玉屏樓、迎客松、清涼臺、夢筆生花。每幅高達3米余,由6位工藝美術師花了45天完成。
在鐵畫傳習區現場圍滿了觀眾,只見工藝師手中的鐵錘敲得丁當響。圍觀者中,一小男孩問身旁媽媽:“這種畫怎么沒有筆墨呀?”工藝師李慶解釋:“鐵畫是以鐵為墨,以錘為筆,鍛鐵為畫。”
傳習區的墻壁上,掛滿了鐵畫作品:《高山流水》、《貴妃醉酒》、《報春圖》、《松鷹圖》……
傳統意義上的畫,五顏六色。可這里的鐵畫,只有黑白兩色。這正是鐵畫之特點:此種黑白藝術最大雅、最莊嚴。在現場,一些懂行的觀眾看得十分入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儲金霞手指鐵畫,向一批批觀眾娓娓道來:鐵畫以鐵為原料,經紅爐冶煉后再經鍛、鏨、焊、銼等技藝制成。它表現了國畫的意境和技法,同時融入木刻、石雕、剪紙等造型神韻,精細處參照金銀首飾的鑲嵌之術,成為獨具風格的造型藝術品,民族藝術特色濃厚,堪稱“中華一絕”。
鐵畫,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于一代宗師儲炎慶手中發揚光大。如今,儲氏鐵畫不僅繼承了儲炎慶的技藝,更由其長女儲金霞和親傳弟子儲鐵藝、儲蒞文等進一步開發、創新,將山水、人物、花鳥、書法表現得古樸典雅,意境深遠,融觀賞、裝飾、收藏于一體。
“鐵為肌骨畫為魂”。記者問65歲的儲金霞,中國畫比如徐悲鴻的馬、齊白石的蝦,鐵畫怎么做?儲大師答:“我們很多鐵畫作品從名家的名畫上移植過來,但照搬他們簡直沒法做。中國畫有濃淡、深淺、遠近、虛實,可鐵畫不可能用色彩來完成,鐵畫只有‘點線面’,就要用‘點線面’來完成畫的意境,表現虛與實、遠與近。比如這幅《高山流水》,很細的線條代表‘遠’,面則在松樹上,而點就是亭子里的‘人’,沒想到吧?而且亭子里的‘人’在上樓梯,這樣畫就有了動感,意境深遠……”大師如此解釋,觀眾頷首稱是。
“學鐵畫容易嗎?”一位高中生觀眾問。儲金霞若有所思地解釋:“我15歲跟著父親學,剛開始的三五年里,拉風箱、掄鐵錘、糊爐子,一天下來,整個臉都是黑的,我從來沒穿過花衣裳。幾年過后,父親才讓我正式學作畫,原來他先前是有意在磨練我的意志!”
“看來,干什么都要先吃幾年‘蘿卜干飯’啊!”人群中議論開了。有人掏錢買鐵畫作品,買得最多的是《馬到成功》。一位母親買給她今年剛大學畢業的兒子,希望兒子干工作干事業能有鋼鐵般的意志。
在這里,鐵畫被賦予了生命。或許,這就是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