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產業:5屆設計大賽出發點
歷時5年、耗資數千萬元、連續成功舉辦了5屆的海寧·中國經編設計大賽,今年以“潮歸海寧”劃上圓滿句號。
5屆設計大賽讓社會各界認識了一個新興產業,讓所有參與者都備感驕傲。7月20日,大賽主辦方——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海寧市政府以及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會同參與承辦5屆設計大賽的高等院校等單位負責人在杭州召開總結大會,回顧5年歷程,體會5屆大賽的精彩和價值。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經編行業分會會長、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沈順年,以及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浙江理工大學等院校的負責人,大賽主要贊助企業及大賽金獎獲獎選手代表參加了總結大會。
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理事長楊世濱在總結時談到,大賽不僅讓社會認識了一個產業,而且提升了一個產業,這是經編設計大賽對產業發展最重大的貢獻。通過5屆大賽的成功舉辦,業內外人士、專業院校學生對經編產業由陌生到熟悉以至熱愛,經編產業及產品的設計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此外,大賽論壇吸引了眾多業內人士關注經編這一關系國家未來戰略發展的新興產業的科技研發,為加快產業技術進步與產品創新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專業賽事,經編大賽成功融入了藝術表現與文化內涵,使大賽內容更加豐富,并因此而擴大了影響。楊世濱認為,大賽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大賽本身,所有參與者都以一種熱情和責任,關注并推動經編產業的發展,為企業服務,為產業服務。
海寧經編產業園區管委會主任沈順年用“多、新、全、好”4個字高度概括了5屆大賽的圓滿成功。“多”體現在單項賽,作品,參與國家、地區及人數,設計內容一年多于一年;“新”體現在大賽的創新性、時尚性一屆勝于一屆;“全”體現在大賽覆蓋了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等經編產業的三大領域,特別是產業用紡織品的設計與展示實現了重大突破,為全面拓展應用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好”則主要體現在參賽作品質量逐屆提高,有效提升了經編產品的設計水平。
會上,分別參加了5屆大賽的東華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院校的負責人對大賽5年來的歷程感慨萬千。他們認為,專業院校參與大賽,能夠使專業賽事與高校的人才培養,使教書育人與行業未來發展緊密結合。5屆設計大賽為經編產業未來的發展與提升積蓄了雄厚的力量,同時行業與院校結合,有利于產學研相結合,使科研與設計成果有效轉化為生產力。
從第一屆的800多份參賽作品、3個單項賽,發展到第五屆的3100多份參賽作品、10個單項賽,并獲得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海寧·中國經編設計大賽圓滿完成了“第一個五年規劃”,碩果累累。
與會代表們表示,隨著紡織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產業格局變化,特別是經編產業在“十二五”期間的發展前景,經編大賽必將更加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為服務行業、提升行業水平作出新貢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