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業:五年輪回的起承轉合
針織展這5年是摸索的5年。從辦展之初的“四新”主題,到如今的側重于終端、中小企業參與度越來越高,可以看出,主辦方的辦展思路越來越清晰。如果說,當初很多企業是“友情出演”,那么今天,更多的企業是發自于自身的需求。
這5年中,無論是中國針織工業協會,還是中國貿促會紡織分會,傾注于針織展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不可否認,業界不乏精彩的內衣類展會,針織類服裝、面料在各式展會上也比比皆是,然而要真正了解中國針織行業的現狀,非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不可。展會的功能如今日趨多元,作為一個真正的行業盛會,參展或意味著標注企業在行業中的位置。我們不懷疑,下一個5年,針織展會朝這個方向邁進——缺席展會,意味著在行業中喪失一次話語權。
5年的時間,對于一個展會而言,仍只是處于培育期,而對于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的主辦方來說,辦展思路已經趨于成熟,承載著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使命的2011年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已經帶來全面的革新。
今年的針博會主打“大內衣”概念,并增加了倡導新生活方式為特色的家居服系列。三槍、銅牛、紅豆、AB、雪竹、愛帝、北極絨、佐爾姿等國內知名內衣品牌均悉數到齊;三槍仍然保持200多平方米的參展面積,從展位設計到展品選擇均更加突出時尚性;紅豆內衣則更是推出了以追求新的生活方式為原則的“HODOHOME紅豆居家”系列產品,包括居家服、內衣、文胸、短褲、童裝等品類的產品,特點是以“家”文化為主題系列服裝開發,主打家庭裝、親子裝。
除了品牌企業加盟外,針博會產業集群云集,針織服裝服飾類有棗莊、祝塘、遼源和諸暨,針織面料類有古里、海寧、梅李、長樂。其中,諸暨、遼源是全國一南一北兩個最大的襪子產業集群,已經連續五年參展。海寧、梅李、長樂作為全國的三個經編產業集群第一次全部聚齊。八個產業集群的加盟,使得針博會的內容與形式更加完整。同時針博會也助力產業集群的價值鏈與競爭力的提升。
超越是永恒的主題
首先在展會的分布上,相比以往出現了不少變化。中國針織工業協會秘書長瞿靜介紹說:“目前,針織的外衣化趨勢發展得越來越明顯,毛衫、戶外服、休閑服層出不窮,這些產品也將成為本屆針織博覽會展示的重點。以前在展會上占有較大份額的上游產品的展出規模今年有所壓縮,下游產品的展出面積則得到擴展。以文胸、內褲為主的小內衣的展位數量會比往屆有一個明顯的下降,毛衫、襪子等針織品的規模一如往常,而T恤衫則會成為本屆展會最為突出的亮點。”
在產業集群方面,在今年的展會上也有了更大的突破。中國貿促會紡織分會副會長陳偉康說:“針織行業有30多個產業集群,去年參展的有4家,今年就變成了8家。展會應該吸引到更多的產業集群參與其中。原來,諸多產業集群面向外貿,或國內低端市場,缺乏品牌和設計,產品檔次不高,以價格取勝,原有的訂單令其滿足現狀,還沒有萌生參展的概念。2010年年初,我們到江西的產業集群調研時看到,一家從家庭作坊起家的企業,新建的廠房還未完工,電梯還沒裝好,窗戶玻璃還不齊全,就已經將設備運來了,大圓機已投入生產。也沒有所謂的設計,更談不上什么銷售渠道的開拓,老板也沒有利用展會平臺拓展市場的理念。由于門檻低,這樣的企業在一些地方大量存在。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在行業和當地政府不斷產業升級的倡導下,相信今后定會有更多的企業提出參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作為區域合作及內貿的一部分,已經成型的臺灣展團實現了更大幅度的擴充,如儒鴻、旭榮等一些臺灣較大的針織企業都獲得了較大面積的展位。而與歐洲、日本、韓國等地的合作也都有了進一步的加強。同時今年針織展還將廣泛開展行業內外的合作,并舉辦針織行業的流行趨勢動態發布、靜態的產品展示和論壇活動。
而對于今年的針織博覽會首次提出“強化代理制”,中國針織工業協會會長楊世濱表示:“這主要是對當前行業狀況的擔憂。這種擔憂主要來自國際市場。我們與東南亞國家的競爭正在加劇,尤其是在服裝領域。因為服裝勞動密集程度高,而東南亞一些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另外金融危機后人民幣不斷升值,而越南盾等在貶值,匯率及勞動力綜合成本東南亞諸國比我國低2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這些國家近些年來生產效率提高了20%,他們與我國的國際競爭力正在逼近。”
收獲很多但需求更多
“十一五”末,針織產品在服裝、裝飾用、產業用三大領域所占的比重均得到大幅提升,占服裝的比重55%,占裝飾用比重約15%,產業用比重約20%;合計纖維加工量為1350萬噸,約占整個紡織行業纖維加工總量4130萬噸的1/3,而中國的纖維加工量占世界的一半,如此算來,中國針織纖維加工量就占世界加工量的1/6。
盡管這幾年來的成績還算顯著,但在陳偉康看來,目前的展會規模仍較小,與針織行業的迅猛發展是不相匹配的。“針織在整個行業中所占的比例是巨大的,對外出口的最終成品上,針織的數量已超過梭織;在紡織三大運用領域——服裝、家紡、產業用中,針織都有覆蓋。從行業的規模來看,針織展本應該與CHIC(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比肩,而現在兩者相去甚遠,但我們有這個雄心。”陳偉康說道。
楊世濱也同樣有這樣的認識,盡管“十一五”期間針織行業的成就很突出,但人工等成本的上升以及與周邊國家競爭的加劇,讓行業在“十二五”面臨著轉型。對此,他認為“十一五”是高速發展,“十二五”就應該是高效發展。
{page_break}
楊世濱說:“實現高效發展有幾種途徑。首先,采用產業鏈合作的辦法,縮短企業生產周期,提高生產效率,同時也降低生產成本。其次,提高企業自身的生產效率。2005年行業的人均勞動生產率為16.96萬元/人,2010年提高到31.63萬元/人,而“十二五”的目標是要達到60萬元/人。”
另外,也需要通過改變營銷模式來提高效率。在楊世濱眼里,中國的商業模式到了必須改變的時候了,“中國很多東西都比國外賣得貴,為什么?跟營銷模式有關。”他建議,今后在完善營銷網絡的過程中,要考慮發展網絡銷售。就針織產業而言,襪子(尤其是男襪)很適合網上銷售,因為標準化程度很高。楊世濱相信,未來網絡銷售將對行業的影響比較大。
五年為起點再次出發
談及針織博覽會的未來發展,陳偉康首先提到:“明年無論如何要擴大到兩個館。”在貿促會紡織分會的系列展會中,針織展起步并不算晚,2004年就誕生了,中間有所停頓,2007年以全新的面貌重出江湖。“今年迎來的是第5屆,和2007年只有半個館的展出面積、86家企業參展相比,其規模翻了一番,參展企業數量達到近200家。”陳偉康說,其實今年展會本有擴館的打算,但由于場地受限,只得仍局限在一館之中,
關于擴館的計劃,陳偉康認為是建立在一些基礎之上的。其一,經過了4年的培育,針織展在行業中擁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企業數量的大幅增長就是一個依據。其二,貿促會紡織分會與針織工業協會這兩個辦展方,經過了幾年的磨合,對展會的認識、辦展理念越來越有共識,未來可以更好地發揮各自的作用。其三,貿促會紡織分會數年來積累的龐大數據庫,是展會寶貴的資源,負責邀請觀眾的工作人員輕輕松松就可以發出幾萬份邀請函,而且都具有專業針對性。
除此之外,針織工業協會計劃了很多事情,首先一個是將要在明年的針織展上推出“中國針織內衣時尚文化周”活動,同時針織面料設計大賽也將于今年的年底啟動。瞿靜說:“現在針織展已經不能把自己的作用局限于平臺的搭建上,而是要更多地為針織產業創造更為有利的空間。現在,針織行業已經發展到一個需要設計流行趨勢的階段,而文化周的出現,正式要將針織展從原本的呈現平臺,改造為一個針織產業的時尚、流行的發布舞臺。”
因為承載著促進行業愈加繁榮的使命,楊世濱希望也相信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將以5年為一個起點,能實現一個飛躍。他說:“本來今年計劃擴大到兩個館,但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新的展館工期未完成,而同期舉辦的家紡展必須保證11個館的規模,只得作罷。但明年擴館是一定的,而且我還希望紗線展能一起擴大,總之以后展會會有非常大的變化。”
經過五年的歷程,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已經成為行業具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專業展會,成為品牌匯集和信息發布的平臺。“在有限的空間里為大家奉上豐富的展品與精彩的活動,展示針織的特色和亮點。”這是針博會組委會的承諾。承諾源自對展會、展商、展品以及行業發展信心,而這個平臺要由眾人攜手共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