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會展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機構主導
中國會展業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為主,產業集中度比較高。就城市而言,分別為上海、北京、廣州;就省級行政區劃來看,上海、北京、廣東、浙江、江蘇居前五位。現行產業集中度揭示,我國會展業集中度與制造業領先程度和經濟發達水平呈正相關關系。
會展經濟藍皮書指出,通觀近幾年的會展經濟發展特點,在2011年,這個特點已經比較穩定,形成了“京會”、“滬展”兩大中心。北京以其舉辦國際會議的核心優勢和特質成為“中國會展經濟的會議之都”;上海以其數年舉辦展會的規模和質量成為“中國會展經濟的展覽之都”。北京作為首都很適合發展國際會議,無論是舉辦政府會議、協會會議還是企業會議,優勢都很明顯。除中央機關之外,多數全國性協會、學會都在此,再加上完善的交通和會議接待設施,以及便捷的國際航班和國內航班、豐富的旅游資源,以及令人向往的文化、歷史,構成舉辦國際會議極具吸引力的有利條件。經國務院批準,自2012年起,中國服務貿易大會將更名為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并永久落戶北京,這將成為北京作為會議之都的標志性事件。
上海作為具有東方魅力的大都市,備受西方贊譽和媒體偏愛。悠久商業歷史和濃郁商業文明,機場、酒店、會議中心以及高速鐵路等配套設施齊全,是展會的首選之地。2011年,上海展覽總展出面積953萬平方米,接近1000萬平方米,展覽面積50萬平方米的國家會展中心綜合體落戶上海,成為上海展覽之都的標志性事件。
從數量規模來看,中國會展業呈現“起步晚,發展快”的特點,會展項目從2001年突破2000個,到2002年超過3000個,2005年約為3800個,2007年為4000個,2008~2010年一直約為4500~5500個,2011年約為6000個,項目規模繼續擴大。
從會展主體構成來看,多年來,我國會展活動一直是政府促進貿易、投資、技術、文化交流等事業發展的重要促進手段與載體。1992年以前,由于我國經濟體制的計劃主導性特征,我國的會展活動大多由政府或半官方機構主導,形成有別于全世界其他展覽大國的顯著特色。就展覽主辦機構而言,盡管目前參與者眾多,多元化特征明顯,但大體上有五大辦展主體,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門、政府臨時機構、貿促會等半官方貿易促進機構)、商協會、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從法律意義上來看,在我國主辦機構是辦展的主體和主要民事責任單位,但我國的展覽活動大部分另有承辦單位。從承辦單位來看,企業承辦比重正呈越來越大的趨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