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交會閉幕:歐盟需求仍不足
廣交會這張中國外貿的“晴雨表”顯示,雖然籠罩在外貿上空的“陰云”開始有褪去之勢,但是現在言“轉晴”仍為時尚早。
記者5日從第113屆廣交會閉幕新聞發布會上獲知,本屆廣交會采購商與會人數和出口成交雖然環比(與第112屆相比)出現一定恢復性增長,但同比(相比第111屆)依然下降,尚未恢復到去年春交會的水平。
“雖然從第一季度海關統計數據看,我國外貿運行情況好于去年同期,但外需不足狀況尚未根本改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融資難、融資貴、人民幣升值等諸多困難仍然存在,貿易摩擦有加劇之勢,外貿發展面臨的壓力沒有根本緩解。”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劉建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美國采購商到會環比微增 歐盟需求仍不足
閉幕當天大會官方統計數據顯示,本屆廣交會境外采購商與會202766人,來自211個國家和地區,比第112屆同期增長7.06%,比第111屆同期減少3.83%。
劉建軍稱,和上屆相比,本屆采購商到會人數呈“恢復性增長”,其中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增加的國家和地區多達134個。上屆受國內外經濟形勢、采購季節以及宗教節日等因素的影響,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不足20萬。
在發達經濟體當中,美國經濟出現回暖現象,帶動與會人數小幅增長,本屆廣交會美國采購商到會環比微增0.9%,同比下降5.4%;歐盟受季節因素和歐債危機的影響,市場需求仍然不足,維持了下跌的趨勢,采購商到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8.26%和 8.48%;而上屆因釣魚島事件出現大幅減少的日本采購商到會人數本屆恢復性增長,環比增長8.2%,同比下降12.1%。
新興市場維持了良好的增長態勢。金磚四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采購商到會環比和同比分別增長23.2%和3.6%,印度因國內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以及采購季節等因素,到會人數首次突破1萬,創歷史新高;非洲和中東因采購季節等因素影響,采購商到會大幅增長,分別增長 29%和12.3%。
不過,一些市場沒有出現預想中的增長局面。東盟采購商到會人數環比和同比都分別下降 0.7%和6.1%,劉建軍稱這是因為東盟承接低端制造業產業轉移,有較好優勢,國內產品替代性較強;俄羅斯在連續7屆增長后,本屆與會人數有所回落;作為中國大陸出口的傳統市場和第一大客源區,本屆廣交會香港地區到會客商減少5.2%,減少了1282人,約占總人數的19%。
對于香港地區采購商到會人數減少的原因,劉建軍分析稱,隨著中國加入WTO,全球貿易的自由化和市場的多元化,吸引了更多國家和地區的采購商到會,香港作為傳統客源國的優勢不斷下降;此外許多香港采購商對廣交會非常熟悉,未必每屆都來,也未必通過廣交會渠道和中國大陸進行貿易。
出口成交環比增、同比降
除了采購商到會人數出現恢復性增長,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形勢也比上屆向好。本屆廣交會累計出口成交355.4億美元,環比增長8.8%,同比下降1.4%。
對歐盟、美國、日本成交環比分別增長6.3%、9.9%和38%,同比分別下降4.9%、0.5%和12.6%;對金磚國家(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成交環比增長6.0%,同比增長5.2%;對中東成交環比增長10.0%,同比增長3.8%;對東盟成交環比增長1.5%,同比下降6.5%。
值得注意的是,中短單占比居高不下,長單占比依然偏低。成交訂單中,3個月以內的短單占48.6%,3-6個月的中單占35.1%,6個月以上的長單占16.3%。反映出受金融危機影響,采購商下單依然謹慎,國內企業擔心原材料價格、匯率波動,不敢接長單。
“本屆廣交會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基本符合我在開幕式新聞發布會的預測:止跌企穩,有望實現恢復性增長。”劉建軍說,美國經濟緩慢復蘇,歐債危機進入可控階段,日本量化寬松政策短期內對經濟有一定刺激作用,新興經濟體在控制通脹和控制經濟下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去年國家為穩定外貿增長所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繼續發揮作用,這些都為本屆廣交會的采購商到會和出口成交恢復性增長做了貢獻。
雖然本屆廣交會出口成交有了恢復性增長,但是仍未達到第111屆廣交會同期的水平。劉建軍表示,我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環境依然錯綜復雜,總體來看,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仍不牢固,新的增長動力仍未形成,企業仍然面臨市場需求不足、生產成本要素上漲、 競爭加劇以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貿易保護主義等諸多困難。
“本屆廣交會上許多企業呼吁政府保持外貿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落實穩外貿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劉建軍說,在此基礎上,長遠來看,應加快外貿發展的轉變和結構調整,鼓勵企業加大在技術創新上的投入,提高產品質量和檔次,建立國際營銷網絡,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努力培養外貿競爭新優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