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屆廣交會閉幕火爆外貿電商
第114屆廣交會第一期19日閉幕。開幕的第二天,也就是15日,廣交會電商平臺即與國內12家交易團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出臺系列措施,鼓勵企業應用廣交會電商平臺開拓國際市場,以應對當前的外貿形勢。作為中國外貿的風向標,廣交會的這一最新動作引起相關各方的高度關注。
經濟導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的青島交易團也是參加此次簽約儀式的交易團之一。作為外貿方式的一種創新,外貿電商成為“中國制造”價值變現的一次全新機遇。
形勢嚴峻急尋突破口
在本屆廣交會開幕前一天,商務部副部長高燕便提醒與會各方,由于全球貿易仍呈低速增長狀態,以及人民幣匯率升值和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要素成本持續上升,我國今年第四季度外貿走勢不容樂觀。這一判斷在廣交會上得到了驗證。
導報記者多方了解得知,本屆廣交會境內外參展企業比上屆減少了229家,其中國外企業減少了20家。首日總成交11.3億美元,環比僅增長0.5%,其中青島交易團總成交2.2億美元,環比下降8.7%。
廣交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王志平表示,廣交會電商平臺與12家交易團啟動戰略合作后,相關外貿企業可以利用這一平臺,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流通效益,縮短貿易鏈條,用較少成本和有效營銷方式,搶占國際市場,做大做強品牌,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為應對嚴峻形勢,大力發展外貿電商也成為山東外貿突圍的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突破口和抓手。比如,在青島交易團簽約廣交會電商平臺的前幾天,青島市政府便正式發布實施了《青島市國際貿易中心城市建設綱要》,提出通過實施“電子商務引領發展”等五大行動計劃,推動傳統對外貿易向現代國際貿易轉型,到2020年基本建成東北亞區域性國際貿易中心城市。
青島市商務局的調查顯示,該市外貿企業中,利用電子商務進口和出口產品的占比分別超過四成和三成,34%的企業擁有自己的門戶網站,42%的企業加入了兩家以上的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化工、紡織服裝、機械設備及農產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應用電子商務的熱度明顯高于其他行業。
“自從我們將傳統外貿業務轉型到跨境電子商務,業務額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目前線上貿易已占到一半。”青島迪生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廣利介紹說,目前,公司在美國有近2000平方米的海外倉庫,利用該物流網絡,美國客戶從下單到收貨僅需3-5天。
外貿創新添新引擎
據了解,廣交會電子商務平臺是廣交會官方惟一電商平臺,擁有廣交會半個多世紀以來累積的600多萬實名制采購商資源,以及104家海外推廣渠道資源。
王志平透露,在商務部的支持下,廣交會電商平臺正在進行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的創建工作和全國內貿大百貨平臺的研究,這意味著廣交會電商平臺將內外貿相互融合,真正實現B2B
在線貿易全流程,屆時供應商可以在平臺上享受銀行融資、購買保險、訂船訂艙、出口退稅等一站式服務。
得到政策支持的不僅是廣交會電子商務平臺。國務院發布并已于本月實施的《關于實施支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有關政策的意見》,就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部分城市開展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通關服務試點,包括鼓勵銀行機構和支付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服務、實施相適應的稅收政策,以及建立電子商務出口信用體系等。
“如果說2003年是電商元年,2013年則是外貿電商元年。”在山東省商務廳副調研員、導報特約評論員王新成看來,這一年,從事外貿電商的商戶形態發生劇烈變化,大量傳統外貿工廠、企業和本土品牌商開始進入外貿電商領域,外貿電商時代正闊步到來。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在外部需求疲軟、出口增速大幅放緩的大環境下,外貿電商仍然逆市保持著30%以上的高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份我國出口出現了少見的負增長現象。王新成表示,不轉型不升級只會舉步維艱,而從在線供應鏈中獲取生命力和利潤空間的外貿電商,可以成為推動外貿創新和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動力和新引擎。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