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精心準備設計作品
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如何憑借出色的表現和過硬的專業知識贏得用人單位的認可、最終找到屬于自己的崗位,對于設計類專業的學子來說,最有力的證明就是為一場畢業秀而精心準備的設計作品。
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的舉辦,以更高規格的秀場布局、更深層次的產學研交流互動,為設計類畢業生的職業起點與產業的聯動發展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為期6天的時間里,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們以澎湃的激情和綻放的才華為我們帶來了24場充滿驚喜與創意的時裝發布會。或傳統、或現代,或簡潔、或繁復,或趣味、或實用,讓人叫好!
當前,院校對于服裝設計人才的培養方向各不相同,在本屆大學生時裝周的秀場上,也可以感受到百家爭鳴的熱烈氣氛,中國金頂獎設計師李小燕表示,好幾場秀的水平都很高,每個院校教學的出發點和設定都不同,有的市場化較強,有的屬于面料再造,有的偏向藝術性,還有的對地域特色表現比較充分。“當然,學生的設計也會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版型和色彩搭配會有問題,但我認為這些都是‘不是問題的問題’,因為他們在畢業后,經過時間的沉淀,這些方面都能得到進步。最重要的是,學生們的作品很有‘設計感’,而且他們也正在努力讓藝術和市場結合在一起。”
在中國服裝企業邁向價值鏈高端的進程中,人才戰略的實施至關重要,產業需要一批行業領軍人物、高端創新人才、營銷人才、高素質的專業化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
當前,中國服裝業的人才供給與需求存在著“悖論”。一方面,不少服裝企業苦于缺乏人才,企業訴求集中在“組織專業人才培訓及引進”等問題上;另一方面,眾多的專業院校專業門類設置齊全,每年輸出大量畢業生,與此同時,還有大量年輕的“海歸”也正在回歸本土,但“就業”卻成為困擾。
通過大學生時裝周的平臺,紡織服裝企業一方面可以了解設計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實操水平,甚至可以現場招兵買馬,擴充設計師隊伍;另一方面,可以切實了解專業院校的特色和強項,與院校進一步商討有價值的合作。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張慶輝表示:“如何使校企對接更密切,校企聯合更加緊密,這正是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一直著重推動的工作,也正是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舉辦的初衷和目的。”翻看本屆大學生時裝周的日程安排,吸引人眼球的一項活動是:首次舉辦的“專場招聘會”。這一環節的設置可以讓時裝周的對接效應更加落地。
盡管如此,張慶輝認為校企合作的空間仍然很大,需要各方的共同推進,如與歐洲專業院校、國際知名品牌時裝企業形成長期合作關系,側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等。
對于即將面對就業問題的畢業生,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之一施杰給出了兩點建議。第一,要確定自己的理想和目標,找到自己的方向,一旦確定以后就必須要堅持下去,擺正心態,每一步都要走得踏實,不要妄自找捷徑。第二,尋找一個志同道合的團隊,給自己一個“歸屬”。團隊的合作是成功的關鍵,無論是自己創業,還是參與集團工作,品牌創始人與一個強大的團體都是必不可少的條件。當然,這個團隊需要在學術和專業上互補,但是整個團隊的理念應帶是一致的。
另外,中國大學生時裝周調動起了院校的學科交叉聯動。
由于大學生與設計師和服裝企業的性質不一樣,他們缺乏舉辦時裝秀的經驗。而且每年服裝院校的畢業作品很多,每個學生又都有自己的原創風格,因此在秀場上呈現出來的風格不像設計師和品牌的秀場那么統一。音效、燈光、后臺、模特等等時裝秀環節的組織也能全面提高學生們的專業技能。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李當岐對此談到:“一場秀牽涉到很多專業技術,需要包括服裝專業以外的專業知識來配合。時裝秀能將所有專業調動起來。將所有的學科交叉起來,使產業鏈上各方面的人才都能展示才華。”
在籌備大學生時裝周的過程中,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對各大院校進行了相關的輔導,為他們提供了很多選擇方案,并且倡導社會上的專業機構抱著公益事業的理念來支持大學生時裝周,從而保證每一場時裝秀的質量。李當岐希望通過大學生時裝周的舉辦,讓學生們在畢業的最后環節學會如何去組織一場時裝秀,這也是對畢業生專業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培養更有實力的設計人才。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與中國服裝協會積極邀請了有分量的行業觀眾,并在網上建立了長期的人才庫,包括時裝周的內容和學生的基本資料,以方便用人單位進行瀏覽與聯系。“院校應該善用多方社會資源,也希望更多的企業能關注和參與大學生時裝周。”李當岐說。
人才強國戰略需要有社會責任的企業的支持,服裝業的中國夢也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每個院校對每屆畢業生的定位和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有規劃,這些院校如何組織別具特色的畢業秀,讓我們拭目以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