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交會:“中國制造”崛起市場 創新成新優勢
在開年外貿數據大幅低于預期,勞動力“紅利”逐步消失的情況下,有新春第一展、外貿風向標之稱的華交會格外引人注目。記者從正在舉行的第25屆華交會上獲悉,創新正成為驅動華交會參展商的“利器”。
“中國制造”優勢仍在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以來,紡織服裝等傳統的“中國制造”確實面臨著一些困難,例如勞動力成本上升、內外部需求放緩等。“我們的產品價格20年來幾乎沒變,但是我們員工的工資從六七百元漲到5000多沒人做。”寧波某企業負責人說。在他看來,用工難、用工貴、競爭的激烈和外部需求的放緩導致2014年的訂單利潤率很低。此外,出口物流費用居高不下、人民幣匯率波動等問題也是制造企業和出口企業共同面對的困難。
2月26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全國外貿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要突出創新驅動,狠抓政策落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大力推動外貿穩定增長和轉型升級,加快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參加寧波交易團外貿形勢座談會的企業在展望2015年的出口形勢時,都給予了樂觀的預估,表示“中國制造”的優勢仍在。
“去年我們發現很多訂單流失到周邊一些國家,但是今年這些訂單又回來了。一個產業是由綜合指數衡量的,‘中國制造’的一些服裝產品性價比高。周邊一些國家,例如越南在服裝面料、染色技術等方面無法與中國競爭。”寧波某企業負責人介紹道。
創新推動“中國制造”提級
在華交會上,中國企業的創新和特色產品隨處可見,各家企業在推銷自己的產品時,也著重介紹其創意之所在。
上海紡織裝飾有限公司的展臺,主推阻燃面料及專業防護工作服。據業務員介紹,新面料主要用在石油勘探、鉆井平臺、冶金等領域,是高附加值的防護產品,“公司擁有新面料的生產發明專利,我們對推廣前景十分看好。”“2015年,我們的出口增長預期在30%左右,2016年至少能達到50%。”上海世目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戴國達信心滿滿地表示。而其信心的來源,也是產品的不斷創新。
據他介紹,盡管公司成立不久,但是在產品定位上專注防護手套的制造和銷售,且不斷創新。“國外的很多品牌也在模仿我們的產品,國外的一些品牌可能已經做了一百多年,但是在技術方面,已經被我們甩在身后。”他表示。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華交會主辦方也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如舉辦擁有自主品牌、自主研發新技術新工藝的優秀企業參評“創新獎”等,希望通過共同努力,穩住企業陣腳,盡可能多地保住國際市場份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