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服裝質量迷霧
如今,“質量”這個概念變得越來越寬泛,過去的質量就是耐不耐穿,現在的質量還包括安不安全,未來的質量將包括對環境有沒有危害,還有碳排放要小。因此,“質量問題”是一門大學問,是個大概念,企業如何改進,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進入新世紀以后,中國國產服裝開始逐漸扭轉其原有形象,從廉價的勞動力生產到民族特色的服裝制作,中國服裝精巧的做工、便宜的售價讓其成為世界各大服裝市場的新寵。但其中較為重要的質量卻一直陷入一團迷霧中。質量門事件在各地也紛紛上演,不同質量的服裝對人們的生活和心理都有極大影響。這與國家標準的管制、服裝企業本身的品控、消費者的選擇等都有一定的關系。對此,來自政府、企業、消費者三方的聲音,均表示出對服裝質量不斷提升的熱烈期盼。
官方:各地服裝質量問題頻發
據官方數據顯示,各地頻繁出現服裝質量問題,對于消費者來說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北京市工商局公布近期對北京市場服裝的質量監測情況,結果顯示:5種童裝全部掉色,還有2種成人服裝“成份含量”不合格。
2009年深圳產服裝抽查中,224家紡織服裝類企業生產的446批次樣品,檢驗合格307批次,抽樣合格率為68.83%。其中,兒童服裝抽樣合格率為82.24%,休閑服裝抽樣合格率僅為64.60%。進口服裝抽檢六成不合格,杰尼亞、FENDI等名牌也被檢出問題。
沈陽市消費者協會也公布了2009年度沈陽市消協系統受理投訴和咨詢情況。按投訴的性質來分,質量問題投訴1749件,依然排在首位,占投訴總量的69.5%,其中主要集中在服裝鞋帽、食品、服務行業及電子信息商品上。按投訴的類別來分,排前幾名的是服務類投訴439件,占總量的17.4%;服裝鞋帽類投訴291件,占總量的11.6%。
企業:提高質量和自檢水平
目前市場上質量門事件突出,囊括了國內外、大中小等各類品牌。服裝在不符合相關政策和標準的情況下便投入市場的情況,清晰反映出部分服裝企業標準化基礎薄弱,標準體系不健全,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的意識淡薄。企業對相關標準的掌握和認識也有所欠缺。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所有在國內市場上銷售的紡織服裝產品,一律要在標牌上標注紡織品安全信息,否則將受到處罰。市場上完全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申請檢測的企業比率很低。此外,紡織服裝產品的相關標準更新快,內容復雜,不少企業缺乏相關專業人員,難以準確掌握標準的技術要求。
另外,由于服裝行業進入門檻低,部分中小企業的檢測能力不足,只能進行簡單的常規性能和功能的檢測,缺乏產品質量的核心檢測能力,部分企業沒有對產品的核心技術指標進行檢測,這也是導致產品重要指標不合格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各服裝企業在加強產品質量的同時,還應加大自主創新和品牌建設力度。一方面要加大研究與發展經費的投入,提高整體設計能力,從而提高產業、企業和產品的質量水平和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要加強自主品牌建設,走自主品牌的發展道路,實現從單純的代工到品牌營銷,實現從使用劣質原料以壓縮成本到向品牌要附加值的轉變。在提高服裝質量的同時,打造服裝的品牌。如此才能獲得越來越多消費者的認可,企業自身的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才能越來越高。
消費者:信賴品牌服裝
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在不了解各類服裝的特點的情況下,應該明確品牌意識,品牌即意味著品質,具備一定品牌性的服裝,其質量容易使消費者產生信賴,而品牌對于消費者則以實際行動給予承諾。同樣,還需要國家政策的宏觀調控,相關標準的逐步健全。2005年1月1日,由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制定的國家強制性標準200GB18401—2003《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正式實施,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證消費者的健康和權益。
目前中國服裝市場的樣式的豐富程度和更新速度已經不亞于國外市場。國外品牌價格高,同時其型號和風格常常也不適合中國人的體型和審美取向。國產品牌質量的日益提高已經完全打破了洋裝的神話,而現在,又有越來越多的生產廠商建立了品牌意識,并將保障消費者的健康作為進一步的質量標準,消費者對于這樣的做法非常滿意,也希望越來越多的服裝品牌將高品質作為企業的根本和出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