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政策亟須三項調整
11月28日~29日2010年中國棉紡織總工程師論壇在湖南常德召開。這次論壇是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出現強勁回暖、市場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召開的,也是在經濟發展即將跨入“十二五”、行業初步確定至2020年科技發展方向的關鍵時期召開的對行業發展具有指導意義的一次會議。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徐文英強調,雖然今年整個行業的紗、布產量等指標都恢復到2008年棉紡織行業仍然存在許多結構性矛盾,面臨著許多困難,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產業升級勢在必行,促進行業健康、平穩、持續發展是今后的主要發展方向和目標。
調整棉花政策
實現棉農紡企雙贏
今年棉花價格的大起大落,讓許多紡織行業深感憂慮。原料供應安全成為與會領導和專家代表談論的熱門話題。徐文英站在未來行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角度上,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對目前實施的一些棉花政策進行適當調整。
徐文英談道,一是建議國家對棉農進行補貼。今年棉價的大漲既是后危機時代經濟出現恢復性增長的一個反映,同時也是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的結果,但種植面積的減少、自然災害等是引起供求矛盾是棉價上漲的基本原因,加上社會游資炒作加劇了棉價上漲。目前國內棉花缺口越來越大,棉花的種植面積由以前的8800多萬畝減少到目前的7000多萬畝,這與農民的種棉積極性不高有直接關系。而造成農民種棉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種棉花沒有種糧食收入高,并且種棉花還需要鋪地膜、治棉蟲等勞動,費工費時。種棉花每畝收入只有1300~1400元,而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每畝的收入在2000元左右,況且種植糧食國家還給補貼,因此,行業協會建議國家對棉農也進行補貼,提高農民棉花種植的積極性,保障棉花供應安全。
二是建議國家改變目前棉花進項稅和銷項稅不統一的現狀。目前,棉紡企業采購棉花時要交13%的棉花增值稅,到棉紡企業加工成成紗售出時要繳納17%的增值稅,而只能按13%抵扣,這樣買入和賣出兩個環節就相差了4個百分點,這4個百分點的存在是不合理的。化纖行業原料買進時17%的增值稅,售出成紗時的增值稅也是17%,抵扣的稅率也是17%,進項和銷向稅率相等。同時,棉農并不是把籽棉賣給了紡織企業,而是軋花廠將籽棉加工成皮棉再賣給紡織企業,按理說,皮棉應該屬于工業品,進項稅也應該改為17%,棉農賣籽棉并不納稅,因此,統一棉花進項稅和銷項稅并不會損壞棉農的根本利益。
三是建議調整稅制。目前的棉花進口實施配額和滑準稅雙重管制,由于配額是按缺口發放,已經有效控制了棉花進口數量。目前,在棉價、工人工資、種棉成本大幅上升的情況下,國內外棉花價格將長期保持高位,因此,進口滑準稅已經沒有實施的必要了,建議對進口滑準稅進行調整,改為對種棉補貼,這樣既可以保護農民種棉積極性也可以照顧到紡織企業利益。應該加大支持棉紡企業積極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棉花,建議國家適時低價購買國際棉花進行儲備,儲備量應以至少保證國內2個月的棉花需求為宜。
轉變發展方式
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隨著原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行業結構調整顯得愈發緊迫。過去依靠廉價勞動力、低附加值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發展策略也到了根本轉變的時候了。
徐文英談道,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提出在2020年基本實現工業化,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整體布局框架下,積極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行業健康、平穩、可持續發展將成為“十二五”期間的關鍵任務。從明年也就是“十二五”元年開始,今后10年內要初步實現紡織大國向紡織強國的轉變。紡織強國主要體現在科技、品牌、人才、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要強。科技強國的標準是行業發展要體現科技進步。最近公布的《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提出,“十二五”期間紡織行業科技進步的重點任務將鎖定50項科技攻關項目和110項先進的實用工藝技術普及推廣項目。品牌強國的標準是服裝、面料有自己的品牌競爭優勢;如何保證可持續發展也是紡織強國的一個標準,這方面要按照紡織協會領導要求完成幾個轉變:由勞動比較優勢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強調科技貢獻和品牌貢獻的提高;由資源依賴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由忽視環境向環境友好轉變,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和綠色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完善市場過渡,注重知識產權的保護,加強行業自律。
要繼續推進技術改造,堅決淘汰落后設備,推動產業升級。今后一個時期,技術改造工作仍然是產業調整的重要工作。實踐證明,堅持走內涵擴大再生產道路是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的方法,將企業的存量資產進行優化,也是紡織行業升級的一個技術手段。根據規劃,2011~2013年要完成對所有A字頭、1字頭、有梭織機等設備的淘汰工作。企業的技術改造要考慮十年八年不落后,要符合用工少、效率高的發展方向。2011年將是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收緊的一年,行業的結構調整可能會進入真正實施階段,因為,只有真正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行業才會有機會更好地參與國際公平競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