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危機或倒逼《放貸人條例》出臺
央行負責人首次對民間借貸地位做出定性結論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間借貸是正規民間資本而言,總算有了一個明顯的地位改變。
但也應看到,央行有關負責人只是將民間借貸定義為“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只是承認其合法合規,民間金融最終會走向何方,關鍵還需要金融改革,從法律和政策上真正得到認可。也就是說,不管是開放金融市場也好,“規范化陽光化”、給予其合法地位也好,前提都必須是對民間借貸進行立法。沒有一部完善的法律和配套制度,民間借貸“規范化陽光化”就是“水中月鏡中花”,彈指即破,不堪一擊。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周德文日前表示,“溫州這一輪民間借貸危機,倒逼擱淺多年的《放貸人條例》提上議事日程。”無疑,《放貸人條例》的出臺,將成為民間借貸法制化要闖的第一道關。
近年來,制定《放貸人條例》的消息不脛而走,卻總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2008年央行研究局第一次提出研究制定《放貸人條例》,2009年《放貸人條例》列入國務院115個立法項目中。但此后,在2010年國務院立法計劃涉及的172個項目中,以及2011年國務院立法計劃涉及的159個項目中,《放貸人條例》均未列入。
《放貸人條例》遲遲無法出臺,個中緣由,除了《貸款通則》規定,貸款人系指經國務院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并具有經營貸款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與《放貸人條例》所倡導的“符合條件的企業和個人都可開辦借貸業務”的精神存在差異的制度障礙外,還有對市場一旦放開監管跟不上的恐懼,“小步慢走”一直是監管部門對市場放開的思路。但民間借貸發展到今天,似乎已等不及監管部門的節奏。據相關統計,溫州市當地大約89%的家庭個人和59%的企業參與民間借貸,整個民間借貸市場規模達1100億元。而溫州各銀行機構的信貸總規模目前也就在4000多億元,民間借貸幾乎占到整個信貸規模的四分之一。聯系江蘇、福建、河南、內蒙古等地的放貸潮,全民放貸并非信口開河,民間借貸陽光化和法制化已是迫在眉睫。立法規范和保護民間借貸,使之走出“灰色地帶”,既可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又能區別民間借貸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集資的界限,保護放貸人利益,降低盲目投資的風險,實現民間信貸規范有序發展。
就在相關部門為《放貸人條例》出臺相關問題撕扯不清的時候,地方部門已經首開先河,對放貸人權利進行保護。近日,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出臺了《審理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規定,雙方約定利率不能超出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這一規定在重慶市屬首次,以前復利是金融機構的專屬權利。“利滾利”被司法推向前臺,將使放貸人權利受到法律保護。重慶市有條件地支持“利滾利”值得肯定,不失為司法為經濟發展護航的務實之舉。但僅此還很不夠,需要國家層面通過立法給民間借貸一個統一、規范的出口。
值得關注的是,在央行有關負責人此次表態中,已經強調下一步將致力于推動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但愿不久的將來,金融改革跟上民間借貸發展的腳步,使中小企業民間借貸迎來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