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齊鋰業:18.84億美元到期債務獲展期 短暫喘息后危機如何化解成關注焦點
11月30日,注定是其證券部最為忙碌的一天,直至晚上過了9點,天齊鋰業并購貸款展期公告方才正式發布出來。
對于這份公告,有投資者認為是“全年公司發布的最為利好的消息”。只是,僅僅28天的展期時間,于公司還款能力的提升,并無實質改變,公司近期維持強勢的股價在12月1日開盤后轉為下跌。是日,天齊鋰業股價全天下跌了4.99%。
或許,天齊鋰業在最后關頭贏得的實際展期時間可能會更短。
眼下天齊鋰業與銀團達成的協議是,貸款銀團的展期日取12月28日,以及銀團代理行確認簽署的《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生效二者間的時間較短者。
當下,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擺在天齊鋰業面前:一是百億債務這個坎兒邁過去了,天齊鋰業就會以世界鋰業三巨頭的身份,盡享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增長的紅利;一是這個坎兒邁不過去,則走向違約、破產重整。
至于,未來公司是通過出售資產,抑或是引入戰投的方式來化解危機,涉及多方利益的博弈和談判,則存極大不確定性。
多方利益博弈
12月1日,深證100指數成分股調整,贛鋒鋰業(002460.SZ)調入,天齊鋰業(002466.SZ)調出。被稱為“鋰業雙雄”的兩家公司,如今命運各異,前者近期市值突破千億,后者深陷債務旋渦。
2017年,上輪鋰業景氣度高點,天齊鋰業最為輝煌。當年,蔣衛平家族以275億元的財富躋身胡潤百富榜,四川省內富豪排名第三位。
某種程度上講,蔣衛平是有情懷的。收購SQM股權的2018年,他已經63歲,190億元身家,卻仍然愿意賭上了全部財富,難道只是為了錢?
最終,蔣衛平如愿以償,天齊鋰業對世界鋰礦實現了“一參一控”,成為毫無爭議的世界鋰業巨頭。
然而,躋身世界鋰業巨頭的代價不菲。
為收購SQM,天齊于2018年通過銀團借入25億美元并購貸款,其中18.84億美元于2020年11月29日到期。
對于巨額并購貸款,公司原來是準備了一整套融資計劃予以支撐的。
只是,計劃沒有變化快,部分后續融資計劃未能實施,如港股上市便因此前市場價格過低,直至手上的證監會上市批文到期也未成行。疊加鋰價下滑影響,公司近兩年資金面始終未見顯著好轉。
“包括四川本土市場,公司此前也在尋求多方融資為債務清還做準備,只是涉及金額過于龐大,很多資金方并不具備相應實力。”四川本土一位資本市場人士指出。
直至今年11月底最后到期日,仍然未有明確解決方案出爐,18億美元債務只能選擇展期。
這一結果難言好壞,展期成功只是贏得了極其短暫的喘息時間。
據11月30日晚間發布的進展公告,銀團同意將貸款自到期日起展期至以下日期之中的較早者:(1)2020年12月28日;(2)銀團代理行確認簽署的《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生效。
“公司與銀團正在就《修改及重述的貸款協議》的關鍵條款進行進一步積極磋商,如本次《展期函》項下的展期生效條件不能成就,則前述并購貸款無法展期至2020年12月28日。”天齊鋰業稱。
明知到期債務巨大,緣何一拖再拖?這背后,可能與上市公司、銀團和戰投方的多方博弈有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天齊鋰業有意引入戰投來緩解資金壓力,如資金實力雄厚的國企,但是在部分核心利益上未能達成一致,如出讓股份比例未能達成一致意見。
另一方式是出售資產以償還債務,天齊鋰業手握SQM、泰利森兩大鋰業巨頭股權,市場也曾流傳出售的傳聞,但是作為付出極大代價拿下的核心資產,出手可能性不大,況且鋰行業的黎明已經逐步顯現。
各方博弈能否取得平衡和突破性進展,才是接下來近一個月展期時間里需要關注的重點,這關乎實際解決方案的出爐。
天齊再生的希望
此次債務展期,情理之中。
11月13日晚,天齊鋰業關于“不能償還大額到期債務本息的風險”提示,一度引發市場各方熱議。
但是對于長期關注公司的投資者而言,又有誰會不知道公司會償還如此大額債務?彼時的不確定性,僅僅存在于公司能否展期成功層面。
一些細節可以顯示銀團對于公司債務的態度。比如今年6月30日,中信銀行成都分行還為其新增綜合授信不超過1億美元,用于公司向泰利森支付鋰精礦采購貨款。
對此已有來自銀行一線的個人投資者,成功預判了天齊鋰業債務會獲得展期。
其判斷依據有二,首先是債務構成實質性逾期,會造成公司股權、資產處置,提供貸款的銀行端會面臨大額核銷壓力,多方共輸。其次,天齊鋰業存在還款意愿,只是因為現金確實吃緊,無力償還。
即便哪天公司走到破產重整的地步,天齊鋰業憑借手中的資源優勢,似乎也不愁資金方接盤。
先說公司2013年收購的泰利森,擁有西澳大利亞格林布什礦,2018年全球范圍內該礦場的礦石品位最高且化學級鋰精礦生產成本最低,2012年至2018年期間是全球最大的技術級鋰精礦供應商。
在2019年鋰價大幅下跌的背景下,天齊鋰業鋰精礦產品毛利率也未跌破68%,2017年、2018年更是超過70%。
再說SQM公司,其主要開發的智利阿塔卡瑪鹽湖,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鹵水儲量,是運營中的最高品位鹵水資源。
據Roskill 2019報告,2018年以下游商家銷量計算,天齊鋰業已成為全球第三大電池級碳酸鋰供應商。
需要指出的是,鋰礦資源品位決定了碳酸鋰等產品質量的高低。在經歷上輪景氣周期的密集并購后,上游優質鋰礦資源已經瓜分殆盡。
就鋰行業運行而言,伴隨著鋰價的下滑,上游產能供給近兩年已逐步出清,國內鋰材料價格下半年明顯反彈,行業見底預期正在不斷增加。
繼2019年多家澳洲鋰礦生產商關閉后,今年10月澳大利亞五大鋰礦之一的生產商Altura也已進入破產程序。
來自百川盈孚的數據顯示,8月12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主流報價區間在3.8萬-4.1萬元之間,均價水平在3.95萬元/噸。至11月30日,市場主流報價區間升至4.4萬-4.55萬元之間,均價漲至4.48萬元/噸。
“4.55萬元,甚至是4.8萬元的報價也有,目前商家普遍反饋市場貨源緊張,實際成交價格需要具體商談。”生意社碳酸鋰行業分析師曲琳12月1日介紹稱。
究其原因,在于供給的收縮和國內需求的集中釋放,上半年全行業受疫情壓制明顯,而下半年伴隨著新能源汽車放量,需求帶動明顯。
更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趨勢明確,除特斯拉、蔚來、小鵬等新能源車企,包括大眾公司在內的多家傳統汽車廠商也已宣布了新能源發展規劃。
尤其是“換電”模式可能帶來的巨大市場空間,都對未來鋰行業的終端消費提供支撐。
黎明前的黑暗?
或許是看中上述各項利好,也可能是對天齊鋰業債務問題的解決抱有樂觀預期,近期公司仍然能維持近400億元的總市值。
據統計,今年11月,申萬細分行業中漲幅前三名分別為黃酒、鋰、其他酒類。鋰行業的崛起,既有新能源車企股價連續飆升的影響,本身也受到了當期有色金屬板塊反彈的帶動。
而就具體公司而言,天齊鋰業成為了最大贏家,11月累計漲幅達40.56%,同期贛鋒鋰業、中礦資源(002738.SZ)區間漲幅則為28.58%和19.18%。
與之相伴的,在天齊鋰業債務到期的關鍵階段,外資機構卻在逆市買入。
11月25日,北向資金持有的公司股份數量達6339.73萬股,占公司自由流通股本比例的6.72%,創陸股通開通以來的歷史新高。
北向資金是豪賭?
并不盡然。相比于普通投資者,海外投資機構是具備一定信息優勢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某投資者論壇中,已有投資者轉發海外媒體關于“銀行原則上同意展期,關鍵調控還在談判中”的消息。
但是,這并不能規避掉潛在的風險點和不確定性。
首先,若選擇戰投的方式化解危機,天齊鋰業當前債務規模過大,并非一般企業能夠承擔,需要戰投方具備極為雄厚的資金實力。
假設戰投方進入,投入百億資金,勢必會要求更多的利益訴求,比如控股權?蔣衛平方面又會讓渡多少股權?二者間如何取得平衡?
其次,雖然天齊鋰業自身經營現狀沒問題,但是債務問題一天不解決,高額的財務費用就一天存在,而這將持續吞噬公司經營利潤。
以今年前三季度為例,天齊鋰業財務費用12.86億元,當期出現11.03億元的虧損,而這已經是公司連續虧損的第二年,2021年面臨暫停上市警示風險。
再一個,雖然下半年鋰行業景氣度提升明顯,上游產能仍在出清。但是,假設未來鋰價持續反彈,上游供給端是否會再次增加?
如今來看,天齊鋰業的債務化解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很可能會是一個反反復復的曲折過程。
一度持股創出歷史新高的北向資金,雖然倉位仍然處于歷史高位,但是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減倉。
在公司未能給出明確債務化解方案前,一切都是未知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