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拋儲、臨儲政策變化 河南棉紡突圍突圍開出三劑“良方”
最近,受國家拋儲、臨儲政策變化,美棉減產等因素共振,棉花市場正孕育著新變化。鄭州曾是“全國六大紡織基地”之一,我省棉紡企業如何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趁勢突破困境,實現穩健發展?
2月13日,記者從農發行河南省分行了解到,在該行組織有關部門和南陽等6個市的10多家重點企業召開的棉紡形勢分析會上,大家群策群力研判新形勢,為河南棉紡企業成功突圍開出三劑“良方”。
新訊號:棉價有望國際接軌
據長期監測,2007年下半年以來,受國內外綜合因素影響,棉花市場大起大落,紡織行業經受了嚴峻考驗,企業經營普遍困難,受下游需求不足影響,不但大面積開工不足,一些長期經營狀況較好的企業也出現產成品庫存占壓資金等問題,部分出現虧損或者處于虧損邊緣。
“2014至2015棉花年度收購開始前,可能出現國內外棉花市場價格逐步接軌、高等級棉花市場供應緊缺的局面。”農發行河南省分行有關負責人在會上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今年3月末國家臨儲政策結束有利于促進國內棉價的理性回歸;二是連續3年的收儲政策鎖定了較高的收儲利潤,購銷企業基本以加工交儲為主,致使優質新疆棉加工質量下降,加上拋儲棉質量差,造成國內市場高等級棉花稀缺;三是高等級棉的剛性需求使紡織企業盯緊質優價廉的國外棉花,勢必拉高外棉價格。
新機遇:困境孕育突圍希望
“紡織行業的諸多困難,主要是受內外棉價差大,用工、能源等成本攀升,國家政策調控壓力大,產品銷售不暢等不利因素影響。”農發行河南省分行有關負責人表示,連續3個年度的棉花臨時收儲政策和進口棉配額調控政策,保持了國內棉價的基本穩定,但也助推了國內外棉價的差距,致使東南亞低價棉紗大量進口,進一步擠壓了國內紡織企業的生存空間。
新形勢下,我省與會棉紡企業負責人一致認為,“機遇和優勢正逐步凸顯”。看國內,包括我省在內的中國紡織行業擁有全球較完整的產業鏈和較先進的生產技術,國際比較優勢明顯。看國際,歐美經濟正緩慢回暖,國際需求改善將助推紡織工業出口增速回升。“在政策變化、美棉減產等因素影響下,若能抓緊實施技術創新、轉型升級,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有望持續提升。”
新舉措:創新升級多元增效
“老牌”棉紡基地如何趁勢突破困境,迎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
結合農發行河南省分行長期監測和調研情況,該行副行長楊百路給出河南棉紡企業科學的應對建議。一是避開與東南亞低端棉紗產品的競爭,加大技術設備升級改造,調整生產40支以上競爭優勢明顯的紗支品種。同時,借鑒南陽紡織開發色紡產品的成功經驗,今后應按市場需求開發生產緊密紡、賽絡紡、竹節紗和色紡等差異化或功能化產品,擴大銷售渠道和利潤空間。二是借鑒商丘匯豐棉業在做好紡紗主業務之外,建設3.1萬平方米棉花倉庫增加倉庫保管費等收入的有益嘗試,可考慮圍繞棉花產業鏈條,實行多元化經營,增強綜合實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