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堅定不移完善農產品價格機制
國家發改委經貿司副司長劉小南指出,棉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推進棉花產業的現代化進程,重構棉花產業鏈優勢。這是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棉農及各方面的組織,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件事情。除從生產領域和棉花生產方式變革外,流通領域、倉儲、質檢等一系列的涉棉環節都需要重新構造產業優勢。
在紡織行業,棉花更多的是作為工業原料被關注,但是棉花與玉米、大豆一樣屬于農產品,直補政策的實施是包括其在內的農產品價格機制的改革,或許從農業角度更容易總結出其發展趨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程國強說:“目前,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正處在艱難的選擇階段。
一些學者及決策部門的有些領導的對改革的態度,由2014年之初的堅定樂觀,慢慢變得有些遲疑,甚至是退縮。而我的觀點是,對農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對棉花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必須堅持,沒有退路?!?/p>
為什么程國強如此堅定?統計顯示,10年來,我國棉花產業種植總成本上升148%,是所有農產品里除糖之外上升最快的,其中,人工上漲對其貢獻最大,占比74%。在程國強看來,在新常態下,我國的農產品已進入機制創新、結構轉型重塑的關鍵時期。
怎么創新農業經營方式,破除現有小規模、一家一戶的經營格局,促進提質增效、節本降耗成為關鍵問題。而且對整個棉業來講,市場化改革是整個棉業的唯一出路,如果說在目前關鍵時期有所動搖,特別是在政策實施的方式上有所異化,那么后果將不堪設想。
在大方向確定后就是政策的細則制定,程國強介紹,目前,整個世界在農業政策經驗上看,對農業的支持一般有兩個路徑。一個是對生產者補貼,確保某種農產品的供給;另一個是對整個農業的支持,包括科技推廣、環境改善、科技創新等,對生產者不直接發揮作用。
無論選擇哪一種政策邏輯,都拖不了這兩種框架。程國強介紹,目前我國對于棉花的補貼,是超越價格天花板的,特別是棉花收儲政策,國家投入大量的財政支持。而想要破除高額補貼的困境,堅持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堅持市場化不動搖是唯一出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