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開展本國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
近年來,我國消費者在海外瘋狂購物,坐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卻源源不斷去國外揮金如土,這一現象也刺痛了中國人的神經。今日,國務院發文,開展本國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若日后本土產品能滿足消費者要求,將從根本上改善這一現象。
18日下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6年行動計劃,要求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以空氣凈化器、電飯煲、智能馬桶蓋、智能手機、玩具、兒童及嬰幼兒服裝、廚具、家具等消費者普遍關注的消費品為重點,開展改善消費品供給專項行動,組織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工程,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從質量提升行動重點商品來看,我們注意到,此前國人瘋狂“席卷”日本購買的智能馬桶蓋、電飯煲赫然在列。近些年,消費者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也隨之提升,價廉早已不是選擇商品的唯一評判標準,人們對于品質的追求愈發熱衷。國人海淘的商品已經從早前的“只買奢侈品”轉為“更關注日常的生活用品”。而如此習以為常的生活用品都要去海外搶購,顯然,質量仍是中國消費品的痛點,我國面臨“制造大國,品牌效果”的尷尬。
解決消費品質量問題早被呼吁多時,兩會上也被屢次提及。今年兩會上,包括宗慶后在內的許多人大代表都提出了建設質量強國及其相關的議案建議。宗慶后表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消費者對高品質商品的需求更加旺盛,有效供給難以滿足高端需求的問題日益突出,近些年來中國游客出國搶購國外品牌商品的現象正是這一矛盾的集中體現。建議推進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鳳英也建議,我國應該將建設質量強國納入國家戰略,堅持‘質量為先’,建議設立質量強國建設專項基金,實現‘十三五’時期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的目標。
據統計,近4年我國居民境外消費年均增長25%以上,2015年中國游客在境外消費達到1.2萬億元人民幣。品牌發展不足很大程度上催生了我國產品市場的怪圈,即企業供給與消費者需求之間形成了“品牌質量差-低質低價形象-中高端需求轉移-供給質量提升動力不足-品牌質量差”的非良性循環。
分析人士認為,人們熱衷海外購物,原因不外乎:現在國內供給端提供的商品,并沒有完全滿足需求。表面上看,中國制造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有兩點:一是工藝,二是材料。而深層次是源于三點:一是產品的功能創意水平有差距,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掌握得不夠。二是產品制造標準滯后其他國家。三是制造誠意缺失,缺少至誠的“匠人精神”、對精致完美的追求。
今年,我國加速進行供給側改革,兩會上更是立下“十三五”時期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的目標。分析人士認為,寄望成本優勢已然不適合中國現今的消費市場,“供給側改革”就是要通過改革,對“供給過剩”的行業產業去庫存,對“供給短缺”的行業產業擴大有效供給,滿足人們多樣、升級、提質的消費需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