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早秋系列正在秀場上演:商業化誘惑與早秋的爭議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新年伊始直至尾牙,時裝界一直日程滿滿。眼下,品牌們的2018年早秋系列正在秀場上演。
在春夏和秋冬兩輪固定的季節性時裝周外,介于其間的早春和早秋系列受到大品牌的諸多青睞。如今,他們早已不只是過渡性的時裝秀,因為這不僅提高了新品上市頻率,還促進了商業交易。其中,早秋系列在秋冬系列前展示,在每年的5月上市銷售。
翻看2017年的T臺秀,以Gucci為首的一眾品牌,呈現了華麗、復古、運動、街頭等多種風格的早秋成衣以及配飾。與傳統時裝周不同的是,早秋的秀場并非固定在倫敦、巴黎、米蘭等時尚都市。例如Gucci就選擇在羅馬拍攝時裝大片,帶入濃烈的意大利本地風情。
不過,并不是所有品牌都會參與到早秋的展出,比如Céline就不對外公開早秋系列。面對秀場性價比的質疑以及消費渠道的改變,不少品牌已經縮減了秀場開支。雖然早秋系列能帶來可觀的商業利潤,但是持續的設計工作容易產生同質化問題,從而缺少創新,同時也加重了設計師們的負擔。所以一般只有實力雄厚的Gucci、LV等奢侈品牌斥巨資打造早秋秀場。
商業化誘惑
在2018年早秋系列中,最令人驚艷的莫過于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的靈感來自于對意大利恐怖電影大師Dario Argento作品的致敬,這一季的拍攝地點就選擇了諸多電影場景。其中包括了喬治·伊士曼牙科醫院(George Eastman)和地中海酒店(Hotel Mediterraneo),他們都是Dario Argento恐怖片中的知名地點。
模特們游走于羅馬的各個角落,身著中式風格的印花、廓形服裝,高雅的晚禮服,或是街頭風格的衛衣,斑斕的色彩與略顯怪誕的背景形成獨特的風格。時尚媒體FASHIONISTA在報道中評論道:“此次早秋系列中的82個作品內容豐富,提供了讓消費者、買家和時尚編輯都知道并且喜歡的東西——比如異想天開的印花,大量的古董靈感,閃亮的面料和裝飾。同時,Gucci還延續了運動風格的‘gorpcore’趨勢。”登山鞋、厚厚的羊毛襪、籃式編織袋都融合在這一季的新品中。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模特佩戴著印有美國揚基棒球隊標志的棒球帽,而Gucci即將與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United League Baseball)進行品牌合作。時尚界與運動界的搭配也讓業內人士感到驚喜。
在隆重的Gucci秀場外,Givenchy、Fendi、Versace、Oscar de la Renta也打造了自身的差異化。
Givenchy繼續保持年輕與模糊性別的主題。一方面,品牌邀請了一群20多歲的年輕人擔任模特,穿著Givenchy 2018早秋系列服飾在莊園中游玩拍攝;另一方面,設計師的設計更偏向中性風格,男性身著刺繡晚禮服、女裝則搭配了廓形肩部剪裁以及運動風,還有男女均適合的尖頭靴和傳統“4G”圖案的毛衣。Vouge寫道:“設計師Waight Keller選擇了位于倫敦南部肯特的私人住宅,以展示最新的產品,她想要在溫暖和個人的家庭氣氛中呈現這些作品,這個系列融合了現代和復古風格。而最重要的是,Waight Keller也很懂得生意需求。例如,圖形毛衣就能贏得年輕時尚人群的青睞。散發著懷舊風的束帶長裙和百褶裙,將會走向追求復古風格女士們的衣櫥。并且百褶裙搭配超大毛衣,都是永不過時的風格。”
Oscar de la Renta的陣容則更顯商業化,設計師們以海邊生活為主題,設計了眾多基本款服飾。包括了白色的襯衫和上衣、海軍藍的格子鉛筆裙、細條紋緊身褲等,在WWD看來,這些作品被精美而干凈地剪裁成現代主義的時尚類別,充滿了暢銷款。
可以看到,基本款、舒適風、戶外運動系列等多種風格都在早秋時裝秀中體現。多樣性的背后是品牌對于暢銷款的把握和用戶需求的揣摩。毫無疑問,商業價值是品牌經營早秋秀的最大動力。
{page_break}早秋的爭議
對比時裝周的大秀,早秋系列確實相對簡單,不過奢侈品牌依舊花費頗多精力為此籌謀。從2017年Gucci的銷售勢頭來看,早秋的新品或將為其帶來不菲收入。FASHIONISTA在報道中寫道:“Gucci(或更具體地說,Alessandro Michele)觸及的每件事物都變成了黃金。根據開云集團2017財年的第三季度財報,這個意大利時裝屋的有機銷售額增長了49%。Gucci2017年秋季時裝品牌集錦非常成功,僅此一項的整體收入就增長了43.9%。Gucci的休閑鞋、T恤、皮帶都是熱銷產品,需求沒有飽和的跡象。”
業內人士分析稱,由于頒獎季一般都在早秋系列之后,所以明星們會更傾向于選擇早秋發布的新品,而非早前發布的春夏系列。因此,在紅地毯比拼時,早秋系列的優勢得以凸顯。除了明星的流量,如今電商渠道也為奢侈品打開更多銷路,即看即買的消費行為也為銷售額帶來增量。
對于早秋系列帶來的回報,零售商也樂見其成,在2015年,紐約奢侈品百貨公司Bergdorf Goodman的資深副主席Linda Fargo就曾表示:“你可能會把70%-80%的預算都放在過渡系列上,因為相比傳統大秀系列,他們全價銷售的時間更長。”
另一廂,對于早秋以及早春系列業內也有不少爭議。首先在設計領域,繁重的任務不免帶來粗制濫造的作品,而設計師們也備受壓力。其次,THE FASHION LAW的報道指出,早秋系列的發布時間混亂。以2016年為例,Bottega Veneta于2016年11月發布了其2017年早秋系列;Gucci于當年12月展出了早秋畫冊;Valentino和Miu Miu的發布在2017年1月;隨后,LV的早秋系列又安排在2017年2月底,彼時已經進入品牌秋冬時裝周。
這意味著,早秋系列并沒有具體的時間規劃,季節性頗為模糊。同時,不少品牌并未把早秋秀作為重點,出產并不高,因此其處境也有尷尬之處。但是,對比普通品牌的小型秀臺,早秋系列幾乎是大品牌的主場。Gucci的2018年早秋系列共展出82件作品,Chanel在2017年早秋大秀上發布了70多套造型。
激烈的競爭引得眾品牌先后推出早秋、早春系列,而如何在商業與更合理的生產周期之間獲取平衡,反思與試驗還在繼續。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