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儲備口罩!
日前,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對外公布《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衛生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調整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提高平戰結合能力,強化中西醫結合,集中力量加強能力建設,補齊短板弱項,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中醫藥局。
《方案》明確,確保醫療機構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醫用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一般不少于10日用量。
與此同時,各地將參照《傳染病醫院建設標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改造升級,配套建設醫療廢棄物和污水處置設施,強化相關物資儲備。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在每個城市選擇1-2所現有醫療機構進行改擴建。
綜合來看,現有《方案》要求每個城市擴建1-2個醫療機構外,所有的醫療機構均要儲備質量合格、數量充足的醫用口罩、隔離衣、眼罩等防護用品,一般不少于10日用量。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1.4萬個,醫療機構數量相比2018年末增長了1.66%。其中醫院3.4萬個,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個,民營醫院2.2萬個。
也就是說,全國共101.4萬個醫療衛生機構均要儲備合格、數量充足的醫用口罩,且不少于10日用量——這無疑增加了對醫用口罩的需求,也會促進口罩的生產,解決過剩產能。
在防疫物資的儲備方面指出,鼓勵以家庭為單位儲備包含口罩等在內的醫療救助箱。
據人民日報消息,很多代表委員結合各自領域和防控一線的經驗,全國人大代表建議為應對類似突發事件,建議將口罩等重要傳染病防護用品納入國家戰略儲備,寫入國家戰略物資儲備發展規劃,納入必要的大型生產企業、倉儲企業進行重點保障。
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控制,但國外疫情仍在高速增長,口罩企業也仍在提高產能。
近日3M公司宣布,該公司簽訂了一份金額超過1.2億美元的合同,將用于提升N95口罩產能。3M表示,從今年10月開始,3M公司每月將增產2600萬只N95口罩,以確保該型號口罩的可持續供應,同時補充國家應急藥品戰略儲備。
3M公司稱,自今年1月疫情暴發以來,3M公司已投資超過8000萬美元,用于提高N95口罩的產量。該公司預計,年底前該公司全球N95口罩年產能將達到20億只。
河南省長垣市某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對賽柏藍器械表示:“目前口罩的訂單仍在增加,需求量依舊很大,但客戶口罩的質量要求比疫情暴發期要高,大部分都要求醫用級別的”。
口罩市場,已經飽和?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口罩瞬間成為需求最為迫切的防疫物資。企查查數據顯示,為了打贏這場戰役,平日做皮鞋、服裝、家紡的企業紛紛轉產做口罩、防護服,為全社會提供防疫物資保障,據不完全統計,三槍集團、玩覓、報喜鳥、奧康等3萬家企業紛紛轉產口罩、防護服。
除了大廠轉產,更多的投機者也將目光投向這片暴利的市場。“三天回本,月入千萬”的神話引人矚目,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人義無反顧投身其中。
據相關媒體報道,納入政府統計的、有報備的口罩產能已經趨于飽和,每天產量超過3億只——國內口罩市場嚴重供大于求。
這是有報備的產能,事實上民間的產能統計口徑會更大,一方面是因為當時政府管控口罩廠,有些口罩廠會將口罩產能報少,為了比管控價格更高的價格私下出貨;二是很多新轉產口罩的工廠,由于單個工廠產量不大,未計入官方口徑。
隨著疫情的轉好,醫院對口罩的需求量也在減少,小城市的居民也開始不戴口罩了。反映出口罩的使用率正在下滑,因此口罩的價格也回落至正常階段。
某種程度上,口罩的海外市場還尚有獲利空間。據商務部消息,4月份以來,中國防疫物資出口呈現明顯增長態勢。3月1日-5月6日,中國通過市場化采購方式,向194個國家和地區出口了防疫物資,其中77個國家和地區政府、6個國際組織通過官方渠道與我簽署了216批次醫療物資商業采購合同。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3月1日至4月4日,中國出口口罩達到38.6億只;4月5日至4月30日達239.4億只。僅兩個月,中國驗放出口的口罩就達278億只,約為去年全球口罩總產量的3倍。
口罩出口的資質要求更高,意味著三無產品將不再有市場。
總體而言,本次國家下令儲備口罩,也一定程度上是為趨于飽和的口罩市場再創需求。
資質最重要
總的來說,目前有官方資質、質量過關的口罩,將仍然有獲利空間。
5月22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非醫用口罩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實施細則》,公布口罩的判定規則等信息,對非醫用口罩加強監管。
此外,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組織相關技術機構編制《深圳市非醫用口罩質量標準提升工作指引》,幫助相關企業合規生產,我國現行有效的非醫用口罩執行標準為:
5月9日,海關總署公布了全國全國海關查發的出口防疫物資質量安全不合格企業及相關產品清單,共涉及口罩總量達186余萬個,16家出口企業名列其中。
4月25日,國家商務部發布《商務部海關總署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告2020年第12號 關于進一步加強防疫物資出口質量監管的公告》。
《12號公告》要求,加強非醫用口罩出口質量監管。自4月26日起,出口的非醫用口罩應當符合中國質量標準或國外質量標準。
確認產品符合中國質量標準或國外質量標準,進口方接受所購產品質量標準且不用于醫用用途,海關憑商務部提供的企業清單驗放,對不在市場監管總局提供的企業清單內的,海關接受申報,予以驗放。
如今,隨著需求的減少以及口罩產能的逐步提高,我們已經進入了“后口罩時代”,在國家下令儲備口罩的背景下,雖然口罩熱已經褪去,部分企業仍然能獲利,前提是符合相應的標準和資質。
原料上漲
盡管熔噴布在國家出手打壓下,暴跌超過33萬元,但是,熔噴布上游原料卻在大暴漲。
進入5月,原油一騎絕塵,蹭蹭蹭從6.5美元低位重新站30美元線。到今日,WTI原油價格已經到34.486美元,相比低位已經反彈暴漲約431%。
看到原油漲價,原油出口國開始“飄”了,沙特、 俄羅斯紛紛宣布原油對中國漲價。
近日,俄羅斯油企宣布要對亞洲出口原油漲價。周三市場最新消息顯示,俄羅斯油企Surgut以升水約3.4-3.5美元/桶的價格出售7月太平洋(ESPO)管道混合原油。
沙特也上調了出口價格。沙特計劃將6月銷往亞洲的阿拉伯輕質油價提高至6.50美元/桶,較阿曼/迪拜均價升水1.40美元/桶。同時,為了抬高國際油價,沙特還承諾6月起每日再多減產100萬桶原油。
聚丙烯期貨價格雖然沒有大漲,但是仍舊在7000元每噸站穩了。
物資緊缺,熔噴布漲至三五十萬正常
隨著口罩產能產量增加,作為口罩“心臟”材料的熔噴布供應卻一時跟不上。據了解,自疫情爆發以來熔噴布市場價格進入快速跳升通道:從疫情之前的1.2萬元/噸上下,飆漲至40萬元/噸,“一天一個價”,最高已出現73萬/噸的叫價,甚至有錢也難買到。(*一波三折,過山車式行情了解一下)
*熔噴布價格大致走勢圖
價錢一路瘋漲,且一度供不應求,造成許多有“倒爺”堆積販賣熔噴布發家致富,很多并無達標生產制造產品質量的小作坊應急“轉型”生產制造熔噴布,假冒偽劣產品貨物也充斥市面,給熔噴布市場造成眾多安全隱患。
但隨著國家大力打擊倒爺行為,熔噴布市場將會淘汰一批不及格的企業。一熔噴布生產企業稱,熔噴布產能受限的原因,和口罩產業鏈產能“兩頭大中間小”直接相關:上游熔噴料和下游口罩廠產能快速擴充后,中游的熔噴布此前廠商數量較少,熔噴設備價格昂貴且關鍵部件存在缺口、設備交割期長,生產線難以快速擴產。且熔噴布占口罩成本的70%,根據目前口罩的市場價格來看,漲至三五十萬元/噸是正常的。
幾十種化工原料價格暴漲!
5月假期回來,廣化君曾透露,化工原料5月價格行情大致向好。果然,這個月化工大宗的行情正蹭蹭蹭漲價。
上周,化工網監測的64個重要化工產品中,上漲品種31個,占比48.44%。漲幅前三產品分別是EDC(↑7.56%)、滌綸長絲(↑7.11%)、DOTP(↑5.88%)。
萬華化學石化產品全線漲價
萬華化學5月25日報價,甲基叔丁基醚山東地區上漲100元/噸至3900元/噸,華東、華南區域上漲150元/噸分別至3900元/噸,3700元/噸。正丁醇華北區域上漲150元/噸至5700元/噸,華東區域上漲200元/噸至5950元/噸,華南地區上漲100元/噸至5900元/噸。
口罩等儲備若正式列入國家戰略儲備!
化工漲價潮將正式來襲!
早在先前,業內人士曾表示,疫情過后,國內逐步復工復產會帶來一定需求回補。目前看市場是出現了一個回補性的反彈,從4月份和5月上旬的商品價格走勢看,可以確定這個趨勢已經顯現了。
經過此次疫情教訓,口罩等醫療用品的備用引起大家注意,如果正式列為國家戰略儲備。醫療等相關原料缺口將再次打開,熔噴布或將再次漲超60萬元每噸。至于化工品的“漲價潮”短期內可否持續,就要看需求能否持續維持上升了。
但就外貿訂單正式回歸,市場接單情況好轉來看。這波化工品漲價潮或仍將延續,但走勢較為動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