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態:訂單7月出口數據大幅下滑
“現在訂單減少了很多,七八月的訂單已經全部出貨,但客戶沒有再追加訂單。高峰期是在三四月份,那時訂單最多。”8月13日,在廣東汕頭從事服裝生產的盧先生對時代財經表示,上半年火紅的服裝出口似乎有點“熄火”。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數據,2021年1-6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400.86億美元,紡織服裝累計出口同比增長11.9%。據時代財經不完全統計,近日約有43家紡織服裝產業上市公司發布上半年業績或業績預告,業績預增、同向上升或扭虧為盈的有38家。
其中,深紡織A(000045)預計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00萬至9000萬元,同比增長8650%至12400%;新鳳鳴(603225)預計2021年上半年度實現歸母凈利潤13.0-13.5億元,同比增長549%-574%;百隆東方(601339)實現歸母凈利潤5.5億,同比增長304%……
“去年開始由于疫情因素出現的全球訂單回流中國在今年得到延續。”8月13日,針織運動服飾出口企業健盛集團(603558)發布半年度業績報,該司上半年凈利潤1.08億元,同比增加96.4%。關于業績大增的原因,半年報提到了得益于“訂單回流”。
眼下,形勢正在起變化。
海關總署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7月份服裝出口、紡織品出口均出現下跌。按人民幣結算,紡織服裝出口1813.9億元,同比下降18.24%,環比增長1.82%,比2019年同期下降4.21%;其中紡織品出口750.6億元,同比下降33.73%,環比下降6.90%,比2019年同期增長1.30%;服裝出口1063.3億元,下降2.08%,環比增長9.03%,比2019年同期下降7.76%。
事實上,二季度以來,紡織服裝月度出口增幅逐步回落,5月出口下降16.8%,6月出口連續下降,但降幅較5月明顯收窄,只有3.7%。
“紡織品、服裝出現較大的降幅,很大程度也是由于一些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紡織業出口訂單恢復了,特別是印度、孟加拉。原來‘回流’中國的訂單有一部分回去了。”8月13日,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指出。
從事服裝生產的盧先生也表示認同,“今年上半年,東南亞其他國家如果疫情一有緩解,國內的訂單就會減少,然后原材料價格就會下降。”
“回流”訂單減緩趨勢明顯
雖然紡織服裝上市企業的上半年業績捷報頻傳,但是按人民幣結算,上半年的紡織出口總量還不如2020年。據海關總署數據,1-7月份,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0902.1億元,同比下降-0.93%;其中紡織品出口5198.9億元,下降17.94%,服裝出口5703.2億元,增長22.17%。
若是以美元計算的話,服裝出口形勢稍微好一些,但紡織品出口也同樣出現雙位數的跌幅。1-7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683.51億美元,增長7.73%;其中紡織品出口802.52億美元,下降10.80%;服裝出口880.98億美元,增長32.89%。
“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市場集中于歐美日市場,隨著這些國家疫苗接種率提高和群體免疫常態化,其紡織類防疫品進口明顯下降,且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逐漸恢復生產,出現訂單回流和轉移。此外由于中國復工復產較快,去年相關紡織品出口基數較大,所以該類產品出口同比下降是必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藍慶新對時代財經分析。
對于七八月份回流訂單減緩的趨勢顯現,白明稱,上半年印度疫情比較嚴重,四五月份很多訂單都轉到中國。進入下半年,印度、孟加拉有些產業也恢復了,因此,七八月份訂單出現了一個“回流”流失的轉變。
藍慶新進一步稱,除了訂單回流是影響出口增速的重要原因,成本上漲、經濟復蘇緩慢抑制需求也是一大原因。
對于海關總署數據反映的紡織品出口下滑,盧先生在一線從事生產,他的感受更為直觀。盧先生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就有感受到,每當國外疫情稍有緩和,外貿訂單就會下滑。”
當時代財經問及盧先生以及他身邊的中小企業主是否擔心沒有訂單,盧先生坦言,“近段時間的原材料價格是兩年內是最高的。接不到訂單也沒有關系,不然自己也會虧損,畢竟服裝行業是薄利行業。”
至于上市企業方面,也有反映訂單減少。記者8月13日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集聚酯、滌綸紡絲、加彈、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現代大型股份制企業的新鳳鳴(603225)投資者關系部門,工作人員稱,最近7月份出口的情況確實有下降,“疫情關系肯定也是會有一些影響。”
當時代財經問及是否受海運價格上漲的原因,新鳳鳴工作人員稱,“也有海運價格上升的因素,商品出口可能會有一些受到阻礙,但我們主要是內銷會多一些,出口占的比例會比較小一點。”
仍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風險
由于疫情襲來尋找替代的訂單,注定不會長久。
白明指出,“這些年中國向外轉移訂單,只是去年情況比較特殊,很多中國工廠最早復工復產,在很多國家還處于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影響了他們的紡織品出口,客戶等不及了,就跑到中國來買紡織品。現在那些國家生產能力恢復了,客戶就跑回去了。”
國內大型紡織品服裝企業對訂單回流的暫時性也“心知肚明”,健盛集團在半年報第三節“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指出,“向要素成本更低、關稅爭端擾動更少的東南亞國家轉移中低端產能仍是大勢所趨。”
隨著全球疫情防控逐漸進入常態化,疫情相關物品的貿易需求減弱,許多制造業國家重新啟動生產,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7月22日對外表示,這對中國外貿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一方面,我國出口會面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另一方面,各國恢復生產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對我國資本品、中間品需求明顯提升。”
對于許多制造業國家重新啟動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李興乾表示,“目前,我們正在密切跟蹤外貿形勢變化,下半年將重點圍繞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切實降低外貿企業綜合成本。”
紡織行業與宏觀經濟環境和國家相關政策密切相關。當下,德爾塔變異毒株帶來的全球疫情警報還未解除,一個名叫“拉姆達(λ)”的變異毒株又開始冒頭,致使國內紡織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不確定風險。
藍慶新建議,下半年出口企業應當進一步挖掘潛力,從增加效率角度降低成本,多元化出口市場,以及更多利用跨境電子商務手段積極開拓境外需求。同時適度調節產能,不要盲目擴大生產,增加庫存。
值得一提的是,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數據,截至7月底,運費上漲和港口擁堵的現象仍沒有得到充分緩解,成為影響下半年出口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全球性通脹導致的上游原材料漲價并沒有傳導至下游成品的銷售價格同步上漲,上半年針梭織服裝合計出口價格同比微幅下降0.8%。
再加上,國內CPI與PPI剪刀差已經連續近半年高位運行,在原材料高漲和消費端疲軟的雙重沖擊下,下游服裝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或許處于利潤不斷被壓縮的境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