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冠疫苗商業化半年考:誰是“吸金之王”?
近來在“德爾塔”變異株肆虐全球引發新一輪疫情大流行之際,中外新冠疫苗上市企業陸續交出了這半年來的商業化成績單,靠著新冠疫苗快速上市大規模放量銷售,不少企業收益較大。眼看新冠疫情短期終結無望,不少新冠疫苗企業紛紛調高全年的銷售預期,并同時把后續重點放在了加強針和疫苗對突變株防護研究上。
10日,BioNTech公司公布了2021年第二季度財報。據披露,該公司與輝瑞(Pfizer)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BNT162b2已經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該公司不但公布了針對目前流行的Delta變種的最新研發計劃,還透露該公司已經開展一項臨床試驗,檢驗在接種第二針新冠疫苗6個月后,接種第三針增強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近日來,國內新冠疫苗企業也紛紛發布新的研究進展:康泰生物稱已經成功分離出多株“德爾塔”變異株單克隆毒種;科興生物則稱,其新冠疫苗可以幫助7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效抵御新冠病毒伽馬變異毒株;康希諾生物高管表示,接種加強針,體內中和抗體水平可增加約8倍。
2021年是新冠疫苗商業化元年,從快速研發、快速獲批到快速大規模商業化,這個進度之快在全球制藥史上也是前所未有。不論是BioNTech、Moderna還是中國科興、康希諾等創新企業在這波疫情中都實現了逆襲。
在這場事關人類命運的大決戰中,不論企業大小,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線,最終能否脫穎而出靠運氣,也靠實力。
當然企業成功與否,產品才是最終的試金石,市場才有話語權。
疫苗成最賺錢業務,跨國藥企迎最暢銷產品
目前,國外使用最多的主要是BioNTech/輝瑞、Moderna、牛津/阿斯利康、強生四款新冠疫苗。其中,輝瑞與Moderna主要是mRNA疫苗,阿斯利康和強生為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
其中,輝瑞mRNA疫苗、阿斯利康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獲批國家和地區過百,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斷蔓延,疫苗商業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這幾家新冠疫苗研發公司進入業績兌現期。
最為明顯的是與輝瑞合作生產疫苗的BioNTech。根據8月10日BioNTech公司公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當季收入同比暴增近130倍,大大高于市場預期,此外本年度新冠疫苗的銷售額預期也已調高至159億歐元。財報公布后,BioNTech漲幅擴大至約12%,刷新2019年美國IPO以來的盤中最高位至435.79美元。
BioNTech在財報中還指出,已經將本年度新冠疫苗的銷售額預期調高至159億歐元,上述預期是基于目前已經簽署的約22億劑次疫苗供應合約而做出的。
BioNTech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Ugur Sahin表示,公司與輝瑞合作生產的新冠疫苗全球發貨量在短短六個月之內便突破了10億劑次的大關,而該公司也正將疫苗的供應擴大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樣,新冠疫苗的銷售業績也是輝瑞財報的最大亮點。根據輝瑞財報顯示,第二季度營收189.8億美元,同比大漲92%,超過市場預期的187.9億美元;第二季度調整后每股收益1.07美元,同比大漲73%,超市場預期的99美分。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苗預計今年將給輝瑞帶來335億美元收入,有望成為輝瑞史上最暢銷的藥物之一。
相比之下,阿斯利康疫苗和強生疫苗增長態勢略顯緩慢。7月21日,強生公布2021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強生COVID-19疫苗為其實現了2.64億美元的收入,由于安全性以及病株突變等因素,市場增長緩慢。7月29日,阿斯利康公布半年報,總收入155.4億美元,同比增長23%,COVID-19疫苗(Vaxzevria)帶來11.7億美元的收入。
另據英國媒體8月1日報道,由于臨床試驗數據顯示,輝瑞疫苗和Moderna疫苗的有效性高于阿斯利康疫苗和強生疫苗,輝瑞和Moderna公司隨后與歐盟就供貨價格展開新一輪談判。
2020年12月,Moderna新冠疫苗繼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后獲批緊急使用授權,為美國批準的第二款新冠疫苗。Modena公司財報顯示,第二季度售出了1.99億劑其開發的mRNA-1273新冠疫苗,銷售額達41.97億美元。2021年上半年共售出了3.02億劑,銷售額達59.30億美元。
除了美國,Moderna公司的疫苗在50多個國家/地區的衛生機構獲得緊急(或其他有條件、臨時)的授權使用。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列入緊急使用清單(EUL),同時在歐盟和日本監管部門擴大其適用人群用于12歲及以上的青少年。
無論是BioNTech還是Moderna,由于mRNA疫苗展現出的極為優異保護率,共同預示著mRNA疫苗技術在激活免疫系統上令人震驚的高效,也讓兩家企業在跨國藥企疫苗布局市場成為最大的贏家。
新冠疫苗銷售可觀,國產疫苗企業強勢崛起
在國外疫苗市場爭奪激烈的同時,國產新冠疫苗企業也沒閑著。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8月9日,我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79504.9萬劑次。隨著新冠肺炎疫苗國內接種人群的不斷擴大,國產疫苗企業也鉚足了勁。
據康希諾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度,康希諾實現營業收入20億-22億元,同比增加49532.59%到54495.85%。預計2021年上半年度,康希諾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9億元到10.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實現扭虧為盈,增加10億-11.5億元。預計扣非凈利潤為8.5億-1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66億-11.26億元。
作為“港股疫苗第一股”,康希諾受益于新冠肺炎疫苗的銷售利好,虧損十年,終于迎來了扭虧為盈的一天。新冠疫苗的成功上市銷售,對康希諾的業績拉動作用是立竿見影。
不過,在當前中國乃至國際市場,康希諾的競爭對手也是不少。據悉,從今年3月智飛生物首款重組新冠疫苗(CHO細胞)獲批正式上市開始,截至目前安徽智飛龍科馬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已經生產疫苗超過1億劑。而根據此前智飛生物透露,公司今年將生產5億劑新冠肺炎疫苗。
此外,中國生物制藥和科興也是康希諾的重點競爭對手。5月24日,中國生物制藥發布財報顯示,一季度公司凈利潤約人民幣19.1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約118.5%,其中,應占聯營公司及一家合營公司盈利部分,達到了約14.76億元(去年同期僅為約249.3萬元)。
在財報電話會上,中國生物制藥表示,聯營企業收益主要來自于科興中維,資料顯示,2020年12月,中國生物制藥向科興出資5.15億美元,持有其15.03%權益。照此推算,中國生物制藥15.03%權益的利潤為14.76億元,科興一季度整體盈利就逼近100億元。
而在7月12日下午,全球疫苗免疫聯盟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消息,中國國藥集團和科興生物分別與“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COVAX)簽署預購協議。從今年7月開始到明年上半年,兩家企業承諾將會給“新冠肺炎疫苗實施計劃”供應5.5億劑新冠疫苗。目前,國藥集團第一、第二批新冠疫苗已發運。
此外,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北京市經信局保障科興中維、北京生物2家新冠疫苗企業擴產上量,累計向國內供應新冠疫苗超15億劑、保障全國90%以上的接種需求,產值突破1220億。
無論是中國生物制藥還是北京生物,都屬于國藥集團旗下,換言之,毫無疑問,在整個國內市場,疫苗市場還是以國藥集團為主導。
中國疫苗走“競速”之路,與全球領先藥企并跑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重塑了醫藥行業,而創新能力突出的生物制藥企業則試圖在大流行中扮演終結者的角色。從疫情初期尋找抗病毒藥物的如火如荼,到后期多種技術路線下疫苗研發的百家爭鳴,都少不了生物制藥企業的身影。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教司副司長顧金輝在2021年全國醫藥工業信息年會上表示,新冠肺炎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義重大。如果沒有疫苗,全球每年與新冠疫情有關的費用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達到3.4萬億美元。如果只有有疫苗研制能力的國家(歐盟、美國、中國、英國、印度和俄羅斯)接種疫苗,其他國家每年與新冠疫情有關的費用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達1.23萬億美元。
疫情暴發后中國選擇了5條技術路線加快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分別是滅活疫苗、基因工程重組亞單位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中國采取的5條技術路線覆蓋了全球在研新冠病毒疫苗的主要類型。
據博鰲亞洲論壇7月29日發布的《全球新冠疫苗應用圖景報告》顯示,截至7月16日,全球共有候選疫苗135款,共391款在臨床試驗中的疫苗,共有20款新冠疫苗獲批應用。其中我國有7款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或上市,22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中國始終處于全球新冠疫苗研發第一方陣。這7款獲批疫苗中有5款是滅活疫苗(中國生物北京所、中國生物武漢所、科興生物、康泰生物、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1款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康希諾生物),1款重組蛋白疫苗(智飛生物)。
“我國新冠肺炎疫苗未省略任何研究步驟,所有研究標準不降低,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保障。國家藥檢機構、藥審機構按照有關應急法律法規的要求,提前介入、滾動審評、前置檢驗、平行檢定,將評審、檢驗貫穿于研發全過程,極大地縮短了研發時間。整體而言,我國疫苗與全球領先企業基本處于并跑階段。”顧金輝說道。
此外,按照官方最新通報,我國新冠疫苗接種量已接近18億劑次,同時我國還向國外提供了超7億劑疫苗。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